生活方式是自我的证明----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
1979年,特蕾莎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有人问她:“在这个目前还没有脱贫的世界,如果成为像您这样的人,是否可以让世界和平?”特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能够做的,仅仅是用无私的爱去包容日常小事。”
无论面对谁,特蕾莎修女都会将心比心,怀着一种“啊,确实是这样”的心情去对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引起她心灵上的共鸣,这不正是因为她自身经历了很多痛苦吗?这些经历并不是从别处借来的,而是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信仰,不是一个人拥有的一种东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是简单地说出一些教义方面的话,例如“我是基督教徒”,或者“天主教是这样的,耶稣教是那样的”。
在十八岁时,我突然有了一种“一直以来我都听母亲的话,但现在我想反抗一下”的想法,于是我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毅然接受了洗礼。
我接受完洗礼回家后,母亲非常生气,说:“我们的家族都是净土真宗(‘净土真宗’的意思是‘净土教理的精髓’。具有日本特色的另一宗派),你这个孩子真不听话!”以至于她接下来三天都没有理我。
在那之后不久,有一天,母亲问我:“你是基督教徒吗?”这句话也正好表达了母亲的心情:“接受洗礼前的和子,与不顾母亲反对接受洗礼后归来的和子,我原本以为会有些不同。”母亲其实想说的是,忤逆了自己母亲的意思去接受了洗礼,却依然还是会膨胀、会闹别扭、嘴巴不甜、心地不善良、口出恶言的我,跟以前相比,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日本,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所以一定会有“作为基督教徒,就应该如此”这样片面的声音。我苦恼的地方是,像我母亲这样的与《圣经》毫无关系的人,到底对基督教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我非常感谢母亲,感谢她给了我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机会。即使是现在,也依然会有人对我说:“你是修道者吗?”我很感谢他们的提问,因为我偶尔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信仰。
信仰,不是一个人拥有的一种东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对修道者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生活着。我想这个过程就是答案。
努力做到言出必行 用无私的爱去包裹每件小事
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净土真宗,正确的事情就是正确的。
我们应该像特蕾莎修女那样,对自己说出的话要积极去实现,凡事做到言出必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说些好听的话,比如“我们是天主教徒,所以就必须要这么做”。
“您真的可以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履行自己说过的话吗?”有学生曾这样问过我。每当此时,我都会这样回答:“我当然也会有做不到的时候,无法真正履行自己说过的话的时候,但我会一直努力去实现,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拥有想尽各种办法去努力实现的决心,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说出的话跟实际行动是否一致这件事,即便不是基督教徒,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认为,如果要努力做到言出必行,就要用无私的爱去包裹每件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比较注意去主动跟学生打招呼,比如我看到学生,就会主动跟他们说“早上好啊”,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竟然主动跟我打招呼了”,我
想,他们的心中应该会涌出一丝温暖的情感吧。有时候,我跟学生遇到了,即便彼此没有什么话可说,但在看到对方时,我也会试着说一句:“最近休息得好吗?”然后再加上一句:“今天你穿的袜子好可爱呀。”之后,我看到对方在当天交给我的感想文中,怀着很愉快的心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今天穿的袜子被老师夸奖了。”
现在的孩子,都想让自己在人群中显眼一些,比如在小学学校和中学学校中,总会有一些喜欢引起骚乱的孩子,他们引起骚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别人跟他们说话,或者想让别人多注意到他们的心情。想被无私的爱所包围,这样这些孩子就会很开心、很满足。
还有我曾经用开玩笑的口气对学生说:“我也曾有过受伤的经历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御御堂,诉说自己的委屈,但是我至今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应。”我的学生们就会露出开心的笑脸说:“原来老师您心里也是很在乎被爱这件事啊。”
说出的话努力去践行,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拥有想尽各种办法去努力实现的决心,才是重要的事情。
“用满满的爱将他拥抱,把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学会走路。”正如这句谚语所说,用爱将学生紧紧地拥抱,但是也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爱的呵护和独立成长的转换是分明的。
拥有超越痛苦的力量
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微笑
我从小就在母亲非常严厉的教育下长大,这其中也有一些事情想分享给大家。
母亲曾经教导我:“如果你认为人生会按照你想象的那样进行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正如俗语所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历痛苦,人是不会成长的。”
无论我在学校上学,还是在修道院工作,我都曾有过很痛苦的时候,但是母亲的这些教导,成为我战胜痛苦的强大力量。
我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有将近两年的时间被抑郁症困扰着,那个时候非常痛苦,这期间虽然我很努力地完成学校的教书工作,但是经常会萌生出“我不配做这样的工作”之类的消极情绪。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一段日子,有时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会突然无法流利地说出话来。有时正在跟别人说着
话,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甚至认真地思考过,对我来说,死亡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今,正是因为自己曾经历过那样的痛苦,现在健康的自己非常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痛苦的时间里,与我关系很好的修女们曾经宽慰我:“你做了比一般人多好几倍的事情,所以你应该放轻松,趁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她们对我的温柔体贴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其实,比任何事情都要痛苦的,是无法微笑这件事。平时我们见面打招呼说“早上好”“中午好”时都会微笑,并且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但是如果连这样简单的打招呼都无法用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时,就会很痛苦。
笑容是可以传播的。当你自己面带笑容的时候,对方看到后也会给我们回报以笑容,我们就会拥有一种被治愈了的心情。这就跟说“谢谢”是同样的心情,一句“感谢您的帮助”是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痛苦的巨大力量。
人生,不会按照你想象的那样进行下去,这就是现实。
不经历痛苦,人就不会成长。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用笑容面对,以及拥有“感谢您的帮助”的心情。
因为生病而明白的事情 把消极的东西变成积极的动力
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得过心理疾病而感到羞耻。人类是由身体和心灵构成的,就像身体会感冒一样,心灵偶尔也会得“感冒”。
虽然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得过心理疾病的话,也许我这一生都可能没有机会与相当于心灵医生的基督教相遇。事实上,我在患上抑郁症之后,似乎变得比以前更加温柔平和了,尤其是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时。
平时,我看到早上起不来床的修道者,或经常挂在嘴边说“好累”的年轻人,或者总是说自己“没有精神”的同龄人时,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在心里还是会发出比较严厉的批评:“他真是太懒了”“也太没有志气了”等。我以前一直认为,不管是谁,都应该健康而充实地活着。
我曾拜读过“感谢摔倒”(相田光男著:《人间》,文化出版局出版)这首诗。
感谢摔倒
不断地摔倒,不断地跌倒,正因如此
开始更深入地去思考生活
感谢不断犯错和不断失败
才能一点一点地
用温暖的眼睛,慢慢发现
人们所做的事情
感谢生活的追赶
才开始了解并厌恶
身为人类的弱点
和懒惰
感谢欺骗,以及背叛
才开始明白了
傻傻的、正直的
亲切的人间的温暖
之后,
在每次遇到身边亲近人的死亡时
才切身体会到了
人类生命的脆弱
和生活在当下的尊严
......
摔倒、跌倒、被欺骗、遭到背叛,这些都是让人非常不开心的事情,也一定是我们不愿意遇到的,虽然我们无法阻挡它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在面对这些消极因素时,将其中一部分转变成积极因素。
感谢人生路上的摔倒,使我更加能够体谅弱小的人。
正是生病的经历,让我想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努力把消极的东西变成积极的动力,勇敢活下去。
针对当下年轻人的忧愁、迷茫与苦闷,渡边和子心怀悲悯之心,一过来人身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破解之法——微笑里有着治愈一切的力量,堪称散文版《解忧杂货店》。
作者:渡边和子
译者:黄鑫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42元
书号:978754554153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