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文稿
今天我们解读的这本书叫《有关品味》,是一本关于品位和奢侈品的幽默作品。人人都想拥有好的品位,但有的时候品位似乎很贵。很多富人一掷千金购买奢侈品,认为这就代表着品位。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奢侈品真的值吗?美国著名时尚杂志《GQ》就做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委托英国著名散文作家彼得·梅尔做一项研究那些据说是人生享受的事情。为此,梅尔体验了为期4年的富人生活,享受了私人飞机之旅、手工定制西装、优质鱼子酱、黑松露、正宗的哈瓦那雪茄等等。最后写出了这本《有关品味》的四年富豪生活,价值不菲。
谁都想得到这份美好,但杂志社为什么挑中了梅尔呢?因为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曾经是国际大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打拼了15年之后,突然决定隐居,住到了远离都市喧嚣的法国乡间小镇普罗旺斯。此后,他开始专职写作,写出了散文集《普罗旺斯的一年》、《吃懂法兰西》这些作品,笔调幽默,但又不失沉着冷静的思考。在这本《有关品味》里,他从四年的富人体验中挑选了25段,以一贯诙谐的风格赞颂生活的馈赠,也反思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放纵天性。边辟入里的思考散落在字里行间,可以提炼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奢侈的享受为什么使人痴迷?第二部分,有了这些奢侈享受,为何富人还是不总能感到快乐?第三部分,作为普通人,我们能用什么不贵的方法拥有富人的品位?第四部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品位?如何判断一个东西是否物有所值?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部分,奢侈的享受为什么使人痴迷。作者告诉我们,奢侈消费是被一个心理需求所驱使,自恋是人的根本需求之一。虽然我们不愿承认它,社会文化也排斥它,但这种潜意识往往无法抑制。形形色色的奢侈品都在满足人的自恋。它可以概括成两句话:第一,我很独特;第二,我很重要。先来说第一句话,我很独特。要想创造这种感觉,奢侈品往往使用两种手段:专属和区隔。
专属的意思是你很独特,所以必须要有独特的东西专属于你。举个例子,高级定制服务。书里的第一个故事叫做“绅士的恋物癖”,详尽地叙述了一家高级鞋店提供的专属服务。这种类型的高级店铺在伦敦隐藏着2-3家,世代相传。绅士们在这里花上1,300英镑,也就是相当于11,000人民币,只为得到一双定制的鞋。为了体现你的专属感,你要进行预约,店铺会仔细询问你的情况,指定一位最适合你的量教师来专门接待。来到店铺后,量教师会毕恭毕敬地向你问候,拿过来一本硕大的皮面册子,请你站上去,一脚踩着一页空白的纸,然后跪在你面前,缓缓地、几乎是充满爱意地把你两只脚的轮廓描画在册子上,从大脚趾开始,绕过脚上的茧,沿着脚两侧深深地钻入足弓下面。接着还要记录你的足背的高度,脚后跟的弧度,甚至会问你平时是不是留这么长的脚趾甲,因为每一毫米都要纳入考虑,疏忽不得。这些动作会使你有一种坚定的确信,这双鞋子就是属于我的,只有我才最适合这双鞋子。
尺寸只是第一步,还要选很多东西,什么皮革、什么形状的鞋头、鞋带要圆的还是扁的?你要自己决定所有这些细节,换句话说,这双鞋从头到尾全是你决定的,这种专属感把自恋需求满足得淋漓尽致。如果不考虑价格,谁都难以拒绝这种诱惑。这就是我们说的提示,我很独特的第一个手段:专属感。第二个手段是建立区隔,因为你很独特,所以必须和大家区分开来。举个例子,买一辆黑色加长豪华车。在这个故事里,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坐在这种最奢侈的车里会感到怎样与他人不同。首先,车里的你和外面的那些俗人显然不一样。在喧嚣的曼哈顿街头,到处都是面带忧虑、行色匆匆的普罗大众。这时,你乘坐一辆流线型的黑色加长豪华车,像鱼一样优雅地划过。车内的空间无比宽大,你坐在真皮沙发上,从吧台捧一杯红酒,悠然自得。还有司机为你专门服务,顿时有一种凌驾众生的优越感。其次,外面的世界很难主动打扰到你。车里还有一部特别的电话,一部可能随时随地断线的车载电话。对,你没听错,车载电话最大的缺点就是信号差,因为就算豪华车做得再高端,由于技术原因,信号还是很容易受到干扰。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让你获得了一种随时抽离的自由。当你需要时间思考或者对话陷入僵局,就可以告诉对方车上信号不好,然后对着话筒模仿几声奸笑,结束这场谈话。剩下的时间你就可以听着安静的音乐,看着熨平的报纸,那种远离世俗生活的感觉变得愈发强烈。这种美好的感觉,谁不想要呢?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我很独特,无论是专属还是区隔都在强调这一点。
下面我们来说奢侈品满足自恋的第二句话,我很重要。为了表达这句话,经常使用的手段也有两种:仪式和用人。我们先来说仪式,这主要是通过极其繁复的流程、极其复杂的细节和极其精致的器具来体现的。首先是极其繁复的流程,一整套的流程会让人有一种像皇帝和贵族一样受到优待重视的感觉。书里有一个故事叫做“奢侈的衬衫”,在衬衫店里,你要选择衣服的颜色、布料,还要到一个专门的房间去选择各式衣领和袖口,衬托出脖颈和手腕的形状。你还要决定是不是要在袖口的位置缝上护手扣,这个扣子能够保持手腕和小臂之间的开叉不张开,看上去更利索、更平整,但也有可能会阻止你活动的灵活度。对了,你还要决定袖口上要不要绣上你的名字。你可能从没想到一件衣服上可以有这么多需要确定的细节,可这真的让人感觉很好。重要的人就该讲究这么多。还有极其复杂的器具,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餐具。富人们吃一顿饭用的餐具足以堆满一个柜子,吃不同的菜要换不同的餐具,甚至不同的甜品,还要用不同的汤池。你还需要各种不同风格套系的餐具,每一套都得找一个精致的大盒子,小心收藏。说完了仪式这个体现我很重要的手段,我们再来说用人。这也很好理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既然我是如此重要的人,我的生命显然值得花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像收发信件、打扫卫生、刷刷洗洗这种活应该由别人来做。于是你需要一个厨师、一个保洁员、一个花匠,还得要有一个助理、一个司机去看你的黑色加长豪华车。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感觉真好,我要留出我的时间去干大事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句话,我很重要,无论是各种各样的有仪式感的流程细节、器具,还是一个班子的服务人员,都是为重要的人所准备的,只有重要的人才配得上他们。听到这里,你可以在走进奢侈品商店的时候,留意一下商品的设计、服务人员的用词、店铺的设计等种种方面是不是都在说这两句话?我很独特,我很重要。这会给你一种有趣的感受。既然说到这儿,就有一件事要提醒你,当你走进商店的时候,你可能会被运用一种同样从自恋出发的心理策略,那就是剥夺你的自恋,让你感到自卑,再让你感觉如果你不买某样东西,你就无法有头有脸地活在世上。换句话说,你的自恋是他们授权的。
作者专门写了一个故事,叫做“因你而生的西装”,叙述了自己在一家高级西装定制店的自卑感,甚至是屈辱感。走进店里,墙上的照片向你说明他们的老祖先曾经为哪个勋爵做过马裤,或者为摄政王缝过内衣,让你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配走进来。老裁缝们态度谦恭,目光轻蔑,他们上下打量你自认为最拿得出手的,特地为来到这里而精心搭配的行头。然后开始评头论足,并郑重其事地记录你身体的特异之处。和我们刚刚说的定制鞋子的感觉不同,这种评判会让你感觉到强烈的自卑。比如你会听到他们在小声嘟囔,左肩下塌,胸部凹陷,腰部有轻微的脊柱前弯驼背,双腿长度不一样。甚至他们会发出这样毛骨悚然的发问:“您平时就是这样站着的吧?先生。”这彻底剥夺了你的自恋,你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体态问题频出的一颗人形土豆,心理上大受打击,决断能力彻底瘫痪。最后就花了大钱,穿上这件衣服会有一种安全感。我的自恋终于回来了。好,这样我们就说完了第一个部分,奢侈品为什么会令人痴迷?因为他们可以满足人自恋的需求。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我很独特,我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说这本书的第二个部分,有了这些奢侈享受,就拥有了快乐吗?为何富人不总能感到快乐?毫无疑问,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奢侈享受会让人感觉很好。但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发现富人们经常眉头紧锁,各种抱怨。为什么他们不快乐?这一部分的叙述会很有意思,我们会逐一回顾刚刚提到的一些故事,找到隐藏的矛盾点。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成以下几个方面:不实用、没隐私和不完美。先说第一个,不实用。首先,有些老牌裁缝钟爱下摆紧收的意大利西服款式,这会使你下肢的动作受到阻碍。还有一些高级裁缝深受18世纪军队制服的裁剪风格影响,他们设计的衣服,只有你时刻保持立正状态,才能保持合身。对了,富人们还喜欢为特定的场合设计特定的西装,哪怕需要加配饰或者面料需要变化,都得另做一件。但要命的是,这些场合很可能一年只有一次,这就使得这件专门的衣服的利用率极低。当然了,为了保证在哪怕一次的特定场合也能光鲜的出现,你还需要请家里的仆人时常拿出来熨烫一下,或者送回到你的专属裁缝店进行长期保养,只要付钱就行。
衣服不实用,物品也不实用。作者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去一对颇有财富的夫妇家里用餐,这对夫妇的餐具可不普通,是纯银打造的古董,极为雅致。他们为此买了很大一笔保险,将这套餐具称之为价值连城的传家宝也不为过。不幸的是,保险生效的前提是不使用这些餐具的时候要保存在保险箱里,所以每次用餐完毕后,他们都必须把这些刀叉和勺子一一清点,放进保险箱里牢牢锁上。这对夫妇的家里还挂着一幅色调昏暗的画,某位客人不小心轻轻碰到了沉重的镀金画框,顿时警铃大作。那对夫妇只得致电赶紧给保安公司解释这一切,说了不实用,我们再来说富人不快乐的第二个原因,没隐私。东西不实用不要就行了。但是人总不能随时随地扔掉你。你希望每天读早报之前,已经有人把它熨平,也希望你的皮鞋被妥善放入鞋撑,然后擦得锃亮。你希望有专职司机替你开车,自己坐在后排悠哉悠哉。你希望有人为你铺床、为你洗碗、为你修剪草坪、为你倒酒、为你接电话,但是他们不是那么容易随时随地挥之即去,你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隐私。
你完成一天疲惫的工作,回到家里想安安静静地洗个热水澡,这时佣人贴心的问你需不需要擦背?你洗完澡希望赶紧睡觉,或者是希望独自享受一杯红酒,看看电影。这时你的助理过来敲门,问你明天的安排,因为司机还等着你,想去图书室里安安静静看着书,过一会儿就会有人轻手轻脚的进来帮你把一本书从书架上拿下来,掸掉灰尘。也许他们是想证明自己没有偷懒,希望自己的勤奋有人见证,等你回到你自己的书房,他们会尾随而至。这一次的任务是更换报家,当然了,你也可以叫他们走开,让你一个人待会儿,但是除非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不然的话你就没法忍受他们缩手缩脚从房间里退出去,朝你投来的伤心而自责的眼神。接下来你会感觉到巨大的负罪感,对他们和颜悦色。总之整个世界围绕着你不停旋转,虽然他们个个怀着关切和好意,但好像最后你的生活是围绕着他们打转的,然后这些人最终也会老去,可能会变得脾气古怪。比如爱尔兰乡间有一栋宅子的管家,晚餐之后为主人端上咖啡的时候,总是一丝不挂,浑身还散发着陈年whisky的气味。但主人永远不会辞退他,部分是出于情感。
说了第二个原因,没隐私,我们来说富人不快乐的第三个原因,不完美。钱花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你如果花出去一大笔钱,必然期待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瑕。可生活总是难以预料,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可控,因此完美是极为罕见的。富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不对劲,然后就开始吹毛求疵,各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有那么多细节能够讲究,可以感到烦恼和抱怨的点就比常人要多得多,这造成他们总是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比如在你的理想当中,海外私宅应该应有尽有,那么是不是也应该拥有同样的一套你在自己经常居住的房子里应该拥有的全部器具?包括你喜欢看的书、喜欢听的音乐、喜欢用的音响、喜欢用的水平、喜欢用的餐具,把它们搬过去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是如果让你用极其简约的方式在那栋房子里面生活,你又觉得受到了慢待。
还有一个问题是房子需要维护,长期不住的房子很可能会被某种动物入侵,还会在突然启用时下水管道破裂,导致你兴致勃勃地到了房子却发现不能住。这怎么能是一个完美的假期呢?你也可以雇个人来专门维护,花钱就是了。但除非这个人是你极其信得过的人,否则你凭什么相信他呢?他可能只是偶尔过来帮你检查一下房子的状况,顺便帮你清空一下房子里储备的酒水,帮你检查一下音响的使用情况等等,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烦恼。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部分,拥有了这么多奢侈享受,为什么富人会感到不快乐?因为他们花大价钱买的东西不实用,没隐私,也不完美,看似拥有他们,却反而会被他们所支配。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662817216699228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