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时候,我认识一个女孩,浑身散发着积极乐观与书卷气。
她是我们单位总部来分部视察工作的同事,初见,一张娃娃脸,笑起来两个梨涡,很可爱。
我与她熟识不是因为她自带磁性的社交能力和自身独特魅力。
而是一次下班的公交车偶遇,相识仅仅5个小时的熟脸人竟然聊的过了站。
话题契合度源于文学创作,她说她每天都会写一些东西,在一个叫【简书】的app上,虽然没有人看,但是乐此不疲,似乎这平凡琐碎的日子因为【简书】而变得有意义起来。
我笑笑,我没有告诉她我曾经也有个文学梦,但是却离我越来越远,我曾经痴迷与热爱,曾经忘乎所以,曾经为了它搞得自己差点得了抑郁症。
后来放弃了,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我与【简书】的缘分就起源于这次“公交之旅”。
至今我依然记得公交车缓慢行驶过桥洞,光影开始摇曳,姑娘脸上的笑靥随着光晕一圈一圈的漾开。
回到家我就注册了【简书】,开始浏览她发给我的小文章,说实话,质量很是一般,但是特别认真地在写。
写她近期参加过的马拉松,写上班迟到追公交的经历,写每年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次电影,暗恋过的男孩和如何完成了年终计划…
说实话,很羡慕。
这样平凡却充实的人生,原来通过一个小小的app就能实现。
原来自己写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那么出彩,原来即使没有配角出现,依然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主角…
林语堂说过,“人必有痴,然后有成”。
就是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东西特别痴迷,特别专注,最差的结果,也至少是“大器晚成”。
我的文学梦之所以与我背道而驰,也许真的是因为,我不曾全身心的痴迷于它。
我似乎不太专注于任何一样东西,毕业这么多年,做过老师,做过销售,做过零售,当过客服,却兜兜转转迷了路,忘了最初的方向。
后来,我开始在【简书】写作,默默地写,刚开始没有人关注,慢慢的我收获了一些粉,有了一些互动。
挑战了日更100天,并且通过了【简书创作者】

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千万不要认为高考,或者中考,或者一次面试就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只要内心有一盏灯为自己点燃,持续燃烧,每当失去方向的时候,看看内心的光亮,一切就不会惶恐了。”
我想,不管以后过得如何,文学会一直是我心中的那盏明灯,燃烧不败。
感谢【简书】这个平台,让我这盏灯一直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