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一位同事突然辞职,我得临时接替部分工作,审核其他部门工资,复核时发现工资计算总额出现少许误差。经了解,原来以前设置的公式未完善,一直只能手动更改,稍不注意没有更改到就有误差。
刚入职场时我也计算过工资,遇到过同样问题,当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搜度娘寻找合适的函数公式解决。我再次找到那函数公式,发给该部门主管,让他们尝试使用。结果主管的反馈让我咋舌,他说:一个同事(80后)说不会用,不用;另一个同事(90后)说不会用,宁愿计算多次。
有些人常埋怨收入不高,但他们从不去想自己承担了些什么,总爱一味地提问,“怎么处理” “一切按公司要求办事就好”,的确他们是一只听话的兔子,但是没有想法的兔子将面临被裁,因为“乖乖兔”属于可有可无的范围,容易被取代,未来取代你的不一定是你身边的同事或空降的新人,更可能是人工智能。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最寻常不过。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固步不前,终有一天被挤到人群之后。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填坑的能力有多大。

职场上需要 “填坑人”。什么是填坑人?通俗、粗鲁点,有味道地解释,比如铲屎官,每天清理宠物的粪便。正能量地解释,好比逆行的消防员,哪里有火就往哪里救火,平时提醒人民做好防火工作。
面对前方的大坑,的确难以估计它的深度,人又往往把困难想得比现实复杂,所以很多职场人条件反射般停止前行,剩下小部分的填坑者,想方设法去填上这个坑,填坑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积累更多经验。
“坑”常常是机遇的另一种化身,从不会披着华丽的外衣,更不会写着“机遇”二字,只会像苍蝇一样不停在你身边绕来绕去,怕困难的人巧妙地将它拍走。只有破局者才能抓到这个打着“坑幌子”的“机遇”,一再乘风破浪。
职场上,与其自哀自怨,不妨提升填坑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不可缺或的职场主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