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近一个月,由于今年语文刚换新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能否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学生能否学有所获心存疑虑,于是在上周就第一单元进行了诊断测试,看到孩子们的做题情况,让我很是担忧。经过总结反思,今天上午我利用一节课多的时间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试卷评讲课。
本次试卷共分四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基础知识第一题生字词评讲时我没有刻意的让学生只是纠错,而是引领学生翻开语文书查找考查的几个生字词在什么地方,学生发现都是精读课文的会写字,我就趁机再次强调每一课的会写字是必须牢固掌握的。第二题3道小题考查的分别是多音字,形近字和近义词。我们新教材的多音字是在生字表上用蓝色字体明确标示出来的,必须掌握。另外字词句段篇上每一课的形近词,近义词,反义词也是重点。第三题是关于词语书写诊断和词语运用的选择题,也是基础知识做的最差的一道。我教给学生盯不准时用排除法来做题同时,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词语的运用,多进行用词语来说话,甚至用多个词语来说一段话的练习。第四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好多学生会背诵,但是错别字很多,或者根本写不到卷子上。针对此我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以后凡是需要背诵的内容必须一字不差的会默写。
前面的这些基础知识没学会的后期加以复习还是可以赶上的,最让我头疼的是阅读题,在批改试卷时我也重点关注了学生的阅读情况。我统计了一下,总分29分,得20分以上4人,15-20分之间10人,10一15分19人,10分以下27人,这意味着有27人基本阅读能力欠缺,期中有10人左右完全没有阅读理解能力,虽然这样说有点片面,但至少这部分孩子是不会阅读的或者说还没有掌握阅读方法。
农村的孩子读书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欠缺是普遍的,但我们也庆幸新教育的东风让我们的孩子赶上了阅读,开始了阅读,这两天班级小打卡群里民间故事的分享,有的孩子读得熟练,有感情,有的还能流利的复述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连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都有困难,甚至拼音都没学好,可想而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了。差距是明显的,但我们怎样来缩小差距,全面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我想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通过读书日积月累来一步步的缩小差距。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调整自已,课堂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训练,利用好配套《同步阅读》,和学生一同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