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一张图片火遍朋友圈,大字头写着:“请善待你的公司,因为他抗下了所有”,疫情重压之下,巨头都纷纷扛不住。如果你的公司还在,你还能领到足额工资,要懂得珍惜。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的除夕,会以抗疫作为主题词,2020年的上半年,甚至全年,抗疫都将作为主题词贯穿我们的日常,在生命面前,一切都要让路,当然包括经济。
在这场疫情之觞下,没有人能够逃脱。本次疫情中,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停业,交通餐饮业也是苟延残喘,很不规范,运行越多亏损越大,处在被动运行阶段。
制造业也会面临困难。疫情首先会降低大家的消费热度,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面临困境;然后困境传递给纺织业,再传递给纺织机械等。其他行业也大致如此。
算一算账,如果一个行业的净利润率为15-20%,房租、人工各占总支出的15%,如果没有营业收入的话,工人工资和房租是硬支出,停工一个月就意味着后面要干两个月才能把亏损补回去。
前两天给北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北京疫情又严重了,她这次非常担心她的公司能否在这一轮的考验中挺过去。
也许会有人说,我们是国企,上面所说的生存压力不存在。
但其实,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是息息相通的,人们经常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能够逃掉。
反过来想,在现在的这种形势下,我们能够不用担心企业的生存问题,能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能体现我们的价值,而且也能对我们的价值给予相应的报酬,我们是不是应该庆幸?
【02】
我相信,大家在纷纷转发这张图片的时候,内心都充满了对公司的感激,感激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这种特殊时期,心中不慌;让我们不至于为下个月的房贷担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为公司做什么?
每日按时上班?每天的工作都当日事当日毕?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了,每天忙忙碌碌不得空闲,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我察觉:我们是不是已经深陷在日常的工作中,成为了一个原地旋转的陀螺?
然而,连DNA都是螺旋上升的,我们的思维是不是也需要拔高一些?我们需要放眼未来。规划未来十年二十年,那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但对于普通人,过高的目标所面临的结局往往是不了了之。规划一个月两个月,似乎又会囿于日常的忙碌中。
我的建议是,我们问问自己,18个月内,我们能为公司做什么?18个月,一年半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能完成的事情,不至于由于太过宏伟远大而容易夭折,也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制定,消化,规划,实施,是一个相对接地气、需要踮起脚够到的目标。
比方说,18个月,我可以完成公司财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18个月,我可以精通PPT,并把公司的产品与用户进行分类统筹,形成针对不同用户的产品宣传册;18个月,我可以把之前不太合理的流程,与各个部门协调调整,优化一个流程。
你看,18个月能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平时脑子里闪现出来想去做,认为能提高效率,认为某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但没人做的事情,是一些往往灵光一现,但一转身忙于手头的事而后忘到脑后的事情。
能否将一个想法,变成18个月后的事实,涉及到三个点:驱动力,行动力和长期主义。
【03】
驱动力
人需要在人生的各个转折点,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平台,并在平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上学时,我们的定位就是学生,需要做的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毕业后,我们就遇到了人生的一个拐点,我们找工作或者创业,就是在给自己找新的定位,我们调整状态,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身份。
然而,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很多人随波逐流,延续着以前的方式,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事情。
网上流行一句话: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比喻年轻的时候就如行尸走肉一般,得过且过,几十年重复着一天的事情。
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自我察觉: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多少是根本没动脑子,延续以往的惯性思维去做的?有多少是通过思考,分析后做的行为,做的决定?
那些没动脑子就做的事情,有没有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那些日复一日的行为,有没有可以创新的地方?
我们虽然找到了自己的平台,但我们要对在这个平台上的自己进行三连问:
我们对自己有定位么?
我们的定位准确么?
我们定位后做了什么?
是否一开始的热情,已经在重复中,在一些不满意、不如意中慢慢消减?
其实回头想想,当年的我们,都是有抱负的。
人穷其一生,不过是在追求两样东西:价值感和存在感,不得不承认,人为什么有抱负?不排除一种想象,那就是想象在抱负实现的时候,正是价值感和存在感爆棚的巅峰时刻!
所以说,驱动力,不来自于外界,而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是要放弃理想,在默默中庸庸碌碌一生?还是捡起初心,为自己的抱负做18个月的坚持?
也许这个目标只是沧海一粟,但实现的时刻,最起码,你是自己心中的英雄。
【04】
行动力
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在《死亡的援助》中说过一句大家现在都熟知的话:种下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具有行动力,首先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惰性是个如影随形的,很难根除的东西。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经常踌躇满志,在心中规划出某件事情的宏伟蓝图,但着手去做的时候,却在想,再等等吧,明天再做吧,但其实,为什么不是现在呢?多少的踌躇满志,都在明日复明日的推迟中变成了自我否定。
其次,我们需要克服完美主义,想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不是明天,也不是万事俱备的时候,而是现在、当下。我们要有先完成再完美的意识和勇气,敢于开始,在进行中根据情况去调整策略和方案,不开始,永远不知道会真正遇到什么问题。
真正开始一件事情,就会发现,很多的困难都是在想象中的,而害怕、恐惧往往发生在困难发生前。当困难真的发生时,根本顾不上害怕,而且小宇宙会爆发,满脑子都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有想法就行动起来,否则,连遇到自己想象中的困难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05】
长期主义
说到长期主义,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它需要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在这中间,不能中断,要不被诱惑。
看看多少人在朋友圈立的flag是关于自律的?锻炼,早睡早起,阅读……
自律难么?没什么难的,不就是早睡早起么?不就是跑步么?
难的是长期的自律,长期的锻炼,长期的早睡早起,长期的坚持阅读。
世上唯有“坚持”二字,最为难能可贵,一天两天的自律谁都能做到,但长期的自律,需要的是坚定的驱动力,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的信念。
所以,长期主义,才是通往目标的唯一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仅仅要坚持努力,还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把每次失败当做一个答案,一个告诉我们此路不通的答案,及时调整思路,这也是长期主义不可或缺的一个必备素养。
驱动力+我们的行动+长期主义
为自己的18个月目标做点什么吧。
那么问题来了:18个月,你能为公司做什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告诉自己答案。
别假装努力,因为结局不会陪你演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这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都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都不在同一个季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