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大萧条袭击了美国。工人的工资被削减,资本市场哀鸿遍野,整个工业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联邦政府动用了可支配的各种政策手段试图扭转局面,但由于缺少国家经济系统与常规的调查数据,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随着美国陷入了更深的经济泥沼,胡佛总统本人,迫于选举的压力,安排人员前往全国各地收集关于工业生产的数据。但是他们能力有限,调查得出的结论倾向于支持胡佛的观点,认为经济复苏指日可待。但事实证明,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胡佛下台后,罗斯福总统委托商务部估算国民收入现状。由于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商务部向NBER寻求技术援助,于是这个研究项目就落到了库兹涅茨的头上。
库兹涅茨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于1925年发表了《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的长篇博士论文,正式登上学术论坛。在美国经济萧条开始时,库兹涅茨已开始进行国民收入的概念化与测量这方面的工作。
接到美国商务部项目委托后,库兹涅茨构想很简单:生成一系列的,能把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所有经济生产压缩为一个数字的总测量,它应该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上升,经济形势坏的时候下降。
具体工作方面,他首先把美国的经济部门分门别类,比如能源业、采矿业、制造业、农业等,然后赴全国各大工厂、农场、矿山实地调查,再根据搜集的数据估算出全国经济总规模。
1934年,库兹涅茨团队发布了报告《1929-1932年国民收入》,将经济衰退的破坏进行了比较准确的量化。指出美国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90亿美元下跌到1932年的490亿美元,将近缩水一半。
这份报告为罗斯福总统推行刺激经济的新政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可以说,没有库兹涅茨的报告,美国政策上就无法做到快速激进,更无法很快走出大萧条。
库兹列茨在后来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估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建立起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为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被称为“美国的GNP之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