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6140/2ca165ee1c8eb2b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6140/a39d69ff3d43fd32.jpg)
《中国人》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的,又名《吾国与吾民》。写作时间在1935年之后。这是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按自序中林先生的话说:坦白直陈一切,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这里暴露她的困恼纷扰,是因为对她从未放弃希望。
闲话开篇中,林先生指出,1935年前后的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大之“不可思议”。失地失政却泰然处之,不动声色,不求自救。为什么呢?彼时的中国已达期颐之龄,超越了精神与肉体之痛。
误读中国知多少?中国人了解自己能有多少?“这本书可说是对一般误解中国者之一篇答辩,它将根据较高的理解基点而觅取较善良解。”
林先生在近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
今日始读三篇序言,深感震撼。此书要读就认真读读。
第一章 中国人民。南北之异同,比较了体格、习惯、脾气及语言。从诗歌上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比较,抒情诗始于南方,多发闺怨恋情。北方诗多豪放质朴雄壮。
引证两首古诗“路上无人行,冒寒往相觅。若不信侬时,但看雪上迹。”这是在谈情说爱。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这是要重整旗鼓,杀回战场。
但是在这里,诗歌的对比要说明,国人被恋情诗歌萎靡了情绪,最终整体退化,习于户内生活,喜静不喜动,普遍缺乏运动,最终致国人了无斗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