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作者: 亚男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00:06 被阅读0次

    我是从朋友同事的办公桌下面找到他的,满手、满脸、满身都是灰尘,正在给同事修电脑。工作近20年了,一直都在这个单位,这个部门,没有离开过,也没有提拔,说来也奇怪,他人很和善,2000年入职时,掌握着别人都不怎么懂的电脑,一进单位就被大家认为是非常好的苗子,升职指日可待。结果,到目前为止,他还是他。喝茶聊天时,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悠悠地吐出了一句:“不是所有有能力人都能晋升的”;“很多时候,我都想消失几天”;“我成了他们的答应”。。。。。。

    目睹了他的状况后,不仅感叹,有多少一开始即有能力,又有意愿的人,到最后被用死了。领导者必须要洞察手下的这些能人,为什么他们明明有能力,却要隐藏起来呢?领导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激发“能人”,而不至于将其埋没或用死?仔细观察单位里的现象,便不难看出为什么能力不敢暴露自己的能力。

    第一,过份地张扬自己的能力会遭遇韩信功高盖主的窘境;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作为刘邦麾下的一代名将韩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灭20万赵军;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得项羽在乌江上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未能善终,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韩信的死,是功高盖主最好的案例,聪明的臣子会献策,而非决策,从而衬托君主的英明果决,而一个英明的君主要善于纳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二,有能力必面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尴尬

    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李康在其《运命论》中提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在一个团队里不能太标新立异太突出自己,虽然自身很优秀但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作为领导要有容人之心,要培养、成全下属,否则,势必会培养出一批不如自己的人。

    第三,有能力的人还会遭到领导的“鞭打快牛”

    鞭打快牛是说一位农夫有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农夫拉着两头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了几路田。无奈之下,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说罢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它最终挣脱犁枷跑了。

    在团队工作中,“鞭打快牛”的事,屡见不鲜。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愤蹄”离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绪影响下,成为团队的离心力和破坏力。

    第四,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因为有能力有意愿,所以干得多,且抢先干,当然不干肯定没有错,干得越多,犯错比例越大,最后,在领导那里落得个“老是错”的形象,最后,牺牲了节假日,最后拿到的绩效奖金,比不干的还要少。那些整天悠哉悠哉的人,啥都不干,反倒拿得多。

    第五,有能力的人最后成了单位的任务垃圾桶,因为能干,有一技之长,最后单位里面大事小事都找你,电脑不能关机找你,文件找不到了找你,电脑中毒找你,你成了他们的任务垃圾桶,如一个小“答应”一样,随叫随到,成了单位的救火队员。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给别人救火,却荒废了自己的事业。

    最后,有能力的人被封锁在一个行业里,永远跳不出来了,正如那句被过度消费的名言:“炒股炒成股东了,炒楼炒成房东了”。因为你有能力,大家离不开你,所以,你对这个行业献完青春,献余生,一辈子就这样被别人消费了。

    如果你是领导,要识别那些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人,同时,洞察他们的处境以及需求,给这样的人提供平台,让他成长,提升自己的气度,允许他强于自己,不要让快牛成为慢牛。构建和谐正能量的企业文化,避免能人被庸人的群体效应排挤,最后被迫屈就于庸人,与之同流合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tc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