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在画画,奶奶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拿笔在纸上写下几个数字,对哥哥说到:“这是1,像小棒。”“这是3,像耳朵。4像小旗。7像镰刀。”一直没说话的哥哥忽然打断奶奶,问到“奶奶,镰刀是什么?”……
认知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本能的兴趣-感觉/感官-知觉-经验-知识(用心智加以阻止整理,概念)-内在的有序的系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新一轮的认知开始)-基于经验、以前概念、以前形成的理智、判断及辨别的兴趣。
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经过心理,到建立概念,到概念的应用--用简单的逻辑组织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认知途径。所以在进行类似数字等抽象概念的认知时,不如使用塞干的三阶段式教法,这大概是从认知到概念的一个清晰,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第一阶段,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即命名。比如:“这是苹果”“这是红色”“这个是凉的”。第二阶段,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也就是指称。问孩子“哪个是红色?”“给我苹果”“哪个是凉的”。第三阶段,让孩子指出相应物品的名称。“这是什么?”
而在本文一开始奶奶教数字的故事里,除了在孩子认真安静画画时打断他,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以及用一个陌生的事物来引导另一个陌生的概念会导致孩子更加困惑这两个问题之外,如果奶奶选取三步法来进行,在确认孩子已经记忆准确之后,把迁移感知的过程交给孩子自己进行,认知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