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因为户外的主题而读这部书,而后被作者的良质理论给绕进去了。其实我读到结尾都不明白什么是良质。他曾用《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说明,又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哲学理论来比较说明。良质是人对客体的第一直觉反应。条件反射?直到书的结尾我也没能明白。
但回顾一下书的内容,我忽然意识到,我被作者第一人称的讲述给误导迷惑了。这其实并不是一部哲学书,虽然作者一直在旅行中讨论哲学问题。归根到底,这是一部小说,小说写的是人。是“我”与培德洛这两个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或者说应该是一个人的两个属性,狼性与人性。这里想起来了《荒原狼》。
作者以“我”来讲述,以梦境来隐喻,来渗透,给读者以暗示,还以克里斯的话与感受来暗示读者。其实这个讲述的“我”,开头的和结尾的,并不是同一个人。
这下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这个矛盾与冲突是一个人的两个属性之间的,根本不是良质这个所谓的新哲学体系的。其实良质到底是什么,根本不重要。这个哲学体系到底有没有道理,也根本不重要。
这是一部小说,切记。不是一部哲学理论书。
吐槽一下里面关于户外露营的部分,实在太不专业了。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相比六七十年代,我们幸运太多,防雨衣服,防雨帐篷,这些装备的精良,可以让我们更舒适更自在地享受户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