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华教授格非: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

清华教授格非: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

作者: 工运云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22:34 被阅读0次

平凡包含了伟大,而我们却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之中。放至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单一化和同质化,让平凡开始变得不平凡,我们开始过度热忱地兜售着成功的标准,却让不太成功的"平凡"变得荒诞可笑。

何谓平凡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我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大多数。

许多中国家长将自己的平凡和不成功划上了等号,间接的将这种价值观与时俱进投入到社会当中,对"平凡之人"进行鄙视和辱谩,从而费尽心思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所谓的"不平凡",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成功人生。

清华教授格非先生曾谈到,如果把人生的最终目的看作是对金钱的占有和个人身份的体现,那么平凡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可笑的耻辱。

的确,当这个社会给"平凡"偷梁换柱之时,当下的中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就已经成长出这几代皆是人格单一的孩子了,他们口中的不甘于平凡,最终让平凡成为了笑话,甚至是碌碌无为的替代词。

无数人格单一的中国孩子每天投身于"输在起跑线上"的噩梦当中,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平凡的。

时过境迁,区别乃是,平凡终究变成了不作为,成功变成了不平凡,这个国家似乎患上了势利眼病忙不迭地和不遗余力地去高歌所谓的不平凡,却对眼前的"平凡"视而不见乃至唾弃。

这是特定的历史阶段所造成的现实缺口和无奈,他们忽视了平凡的真正价值,甚至对平凡的人生都产生了恐惧。

平凡的恐惧

曾几何时,中国人开始对自己的平凡人生充满了恐惧,这种说法似乎违背了历史潮流的发展,我们不是享受而是去恐惧人生。众人皆知,应试教育下成长的我们一心只为分数,中国大多数的学生都忽视掉知识的本身,分数似乎就是评判一个学生好与坏的标准。

就当所有的中国孩子全部身心追寻成功的时候,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最终也只能培养出人格单一的孩子,而其他方面的人格培养都要为分数让路。

虽说中国的孩子放在全世界看,在知识方面相较于欧美孩子的确是独占鳌头,但一方面的过度突出难免会导致很多问题层出不穷,甚至给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事实证明,人格单一的中国孩子并不能将这种单一成为引以为傲的资本,反之,这种单一是种教育的可悲和社会人才的缺失。

成绩平平的孩子被冠上碌碌无为,对自己人生没有规划的称号,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界都剥夺了这些人平凡的权力和努力,大家都在强迫他们去追求不平凡的成功,这孕育而出的就只有恐惧和抑郁,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变得毫无理性成分可言,乃至畸形化发展。

然,何来恐惧?人生来就平凡,国家正是有了这些平凡孩子的每一步,才有具有希望的未来。

当国民开始恐惧自己的平凡,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不是原有的,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社会的形态和话语在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对平凡的定义,甚至出现了"平凡的活着就等同于你白活了"这类的无稽之谈。

我们的文化介绍了太多"不平凡"的人士,过度的吹捧乃至这种文化的后遗症使我们恐惧,让我们觉得当下是不满足甚至是贫穷的,"要有什么样的房子和车,多少可观的存款数目?"这些评判的标准让中国的孩子丧失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一味争相恐后去追求被社会和家长所赋予难以驾驭的成功。

平凡包含伟大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格非教授曾在采访说过:"当今社会在不断改变着平凡的概念,甚至连劳动都被认为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价值。可平凡本身就包含伟大"。

中国家长接受自己平凡的同时,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创造不平凡,一开始,他们就改变了平凡的词性,贬义化的平凡成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他们迫切将孩子投放到分数提升班去,却不曾想过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凡中一步步获得成功的。

这类人不仅脚踏实地而且活得简单,眼中似乎还多了一些快乐,所言之,平凡不应该被我们所贬低。

中国人把成功看得太为重要了,中国孩子的单一化变得不可忽视。我们不断追求欧美国家人数比例少的生活,可总是忽视这种想法的可操作性,毕竟中国人口的庞大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我们学得倒有些四不像。

格非教授建议我们的情智教育应该像欧美教育那样提前到小学,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要知道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格远远比追求好成绩还要重要,比起大家都追求的成功,在当下自在平凡的度过一生似乎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这一切的变化都和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

如今,中国的硬实力在不断增强,软实力却似乎无法与之媲比。中国的现代社会要允许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尽情享受到童年的乐趣,平凡不应该被蔑视,它不是不作为,相反,它所创造的价值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中国应该是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当平凡变成了恐惧,那么这个社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国的孩子的生活不应该只有成绩,他们应该要有业余的爱好来拓展他们人生的宽度。

未来可期,何必提早将这些年纪尚小的中国孩子推进到恐惧的深渊呢?成功有价值,平凡亦是如此,人生这么多选择,家长们只需要扮演好正确的引导方向即可,与其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倒不如从容相随,为自己积攒更多前进的信心和希望。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的安排。人生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最重要的是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得到充实。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卓越而自惭形秽,芸芸众生纵然不能脱颖而出,也要相信平凡充斥的人生永远是生命的主流。

相关文章

  • 清华教授格非: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

    平凡包含了伟大,而我们却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之中。放至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单一化和同质化,让平凡开始变得不平凡,我...

  • 亲子对话

    “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平凡的恐惧中”,这是某个视频里在播放的其中一句话。 “是呀,都是在拔苗助长,什么年龄...

  • 由格非谈写作想到的……

    前几天看了一个栏目,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采访时的建议,格非是当代中国...

  • 随想

    格非。“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谈到文学,首先,他认...

  • 格非演讲:重返时间的河流

    格非:重返时间的河流 | 写作课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第九届茅盾...

  • 《月落荒寺》:如何面对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前言:清华教授格非在继茅盾文学奖《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月落荒寺》。 从格非的创作历程中可以了...

  • 6月12日 人面桃花

    连续几天的进攻,把格非的《人面桃花》看完。这是他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之一。格非是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 只要你愿意,人人就能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在过去的200年中,中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徘徊在全球的80-90名中。以彭凯平教授为带领的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设立一...

  • 《山河入梦》

    “江南三部曲”,清华大学教授、当代实力派作家格非历经十余载写就,以极具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

  • 少点焦虑,多点信任---做60分父母

    今天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一段采访,他谈到60分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不要把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华教授格非: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vo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