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汇总

作者: 王渭锋 | 来源:发表于2019-12-16 09:43 被阅读0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中学序曲

1、如何理解“中学时代新的起点”?

答:(1)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满怀希望地跨进中学校园,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的意义和重要性?

答:(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我们成长的礼物是什么?

答:(1)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2)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4、新的目标和要求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5、新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重塑一个怎样的自我?

答: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6、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的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第二课时、少年有梦

1、梦想的概念?

答:梦想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之间的联系?

答:(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4、如何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答:(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2)努力,需要立志;(3)努力,需要坚持;(4)努力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第一课时、学习伴成长

1、中学阶段,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吗?为什么?

答: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因为(1)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2)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3)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3、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了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

               

第二课时、享受学习

1、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

答: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当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课程、如山的作业以及学习任务重、家长期望高时,我们是那么的辛苦;当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学习天赋或学到新的知识时,我们又是那么的开心愉悦。

2、如何学会学习?

答:(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发现自己

第一课时、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是什么?

答:(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

2、认识自己的途径都包括什么呢?

答:(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也可以从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两种评价方法的各自优点是什么?

答:(1)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4、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

答: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二课时、做更好的自己

1、怎样接纳和欣赏自己?

答:(1)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2)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3)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4)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2、怎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答:(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改正缺点;(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4)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集团化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一课时、和朋友在一起

1、长大意味着什么?

答:长大意味着有了振翅高飞的渴望;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圈会有什么变化?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朋友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答:(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3)与正直、诚信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第二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都包括什么?

答:(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友谊的澄清包括什么?

答:(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第一课时、让友谊之树长青

1、怎样建立友谊?

答:(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怎样呵护友谊?

答:(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第二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

1、网上交往的特点、作用及局限性是什么?

答:特点,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的特点;    作用,网络交往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朋友圈;      局限性,互联网开启了我们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如何慎交网友?

答:(1)网上交往,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4)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里需要,但是虚拟的交往却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5)网上交往,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一课时、走近老师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答:(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3)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教师出现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如何正确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答:(1)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因为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第二课时、师生交往

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答:(1)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3)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如何理解“亦师亦友”?

答:(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2)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一课时、家的意味

1、家的含义是什么?

答:(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2、中国文化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答:(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3、如何尽孝?

答:(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

1、如何体味亲情?

答:(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2、亲自冲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3)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自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3、亲自冲突的影响是什么?

答: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不懈努力。

4、如何处理亲子冲突?

答:(1)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2)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3)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4)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的特点是什么?

答:(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答:(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2)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1、如何理解生命有时尽?

答:(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独特的、短暂的、不可逆的;(2)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线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2、生命如何接续?

答:(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3)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同时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第二课时、敬畏生命

1、如何理解生命至上?

答: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答:(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珍爱生命

第一课时、守护生命

1、如何爱护身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汇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yr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