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听说过“格路”这个词吗?如果没听说,说明是根本就不关心正在召开的奥运会,不关心我们中国对的表现。
这两天这个词是大火呀,原因2月12日的冬奥运短道速滑冠军得主高亭宇在回答记者问时就用了这俩字,当时的情境式这样的。
各国记者赛后采访时问:你的性格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
高亭宇思考了一下:我有些格路!
然后全场鸦雀无声,外国人听不懂,翻译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解释。
也难怪大家当时都蒙圈,高天宇是黑龙江人,他说的是地道的东北话,只有俺们东北这嘎的人能整明白他说的是啥?
格路这个词在我们这里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情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人,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比如对于在上小学的男儿来说放学后回到家写作业,写完作业打会游戏放松是大多数,但是格路的人偏偏喜欢滑冰,夏天在水泥地上滑,冬天在冰雪上滑。
这个格路的人就是高亭宇。
哈哈,现在你是不是有点儿明白啥是格路了?
格路其实就是与众不同!
2
高亭宇因为总做格路的事,最终也成为了格路的人!
但我今天不是要写他的事迹,作为家长,我思考的是他怎么能够做格路的事,称为格路的人,看了高亭宇采访片花我知道了,是因为他的父母就允许他这么做。
他的父母有些大条,他课余时间在干什么家长根本不知道,这在很多家长那里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大多数家长都会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业余时间去哪里、干什么也几乎都安排好,不得已一个人在家也会按个监控。还有一些家长自己管不过来,会把孩子送到“小饭桌”花钱雇人看管,微信群里再看照片或者视频才能放心,简直是24小时无死角的监护,而且从出生到高中毕业。
从高亭宇的情况看,根本没人接送他上学,他是自由的。
一直带高亭宇滑冰的教练上门来找家长,说孩子滑冰这块很有特长,他的家长才知道他已经滑坏了几只冰刀。
高亭宇的家长也不是那么关注他的学习,不会像很多家长每天都检查孩子的作业,追问在学校的表现。更不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或者上辅导班、特长班。
有一次高亭宇被找家长了,他的老师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好像有多动症,你得带他去看看病。
他的妈妈回复:你才有病呢?
然后就带他回家,没有指责,也没有打骂。
也就是他的妈妈允许他格路,认为格路很正常,不是病。
3.
不得不说高亭宇是幸运的,他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一点儿也不限制他,拉扯他,让他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自己的独立和成长上,能集中精力去训练,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成为格路的人。
当然他也有累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这时候父母没有埋怨指责、没有要人情要回报,而是去训练场看望他,给他支持、给他温暖,给他蓄电,充满电后他就可以再次出发去做格路的人了。
孩子的成长中最怕的就是父母的撕扯、控制,那是一种反向的力,会削弱孩子对外的能量。
身为一直从事初中学段教育的工作者,接触到很多家长抱怨初中的孩子从初二开始就逆反,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大战,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到高中阶段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当时特别迷惑,最近看过一个专家的解读后才终于释然,并庆幸自己还算开放,没有对孩子干扰太多。
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的孩子有这样四大任务,而其中就有自己做主、摆脱父母,而我们很多父母不知道这点,所以不但不顺应,反而拼命去控制孩子、安排孩子的所有事情,如果遇到孩子反抗就不舒服,以更激烈的手段去和孩子对抗,妄图把孩子制服。这样孩子就得分身来对付这种束缚,也就是一边要对外,一边还要对内,耽误他自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进程、自我成长的进程。
如果孩子能量不足,或者父母力量太强大,孩子要么受伤,要么退缩认栽成为听话的孩子,从此就可能失去探索和成长的动力、缺少生命的活力,没有机会成为格路的人!
在大多数家长都在拼命的规划、细化孩子的成长路径,事事包办代替、总是指导教育的当下,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格路的家长,给孩子成长、探索、试错的空间,也许才有机会培养出一个格路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