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端州郡斋壁》这首诗是宋代名臣包拯写在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郡守府第(俗称宋城红楼)的墙壁上的一首明志诗。
包拯,字希仁,出生于公元999年,逝于公元1062年,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是后世人们尊称他为“包公”。
包公于公元1040年到端州任知州,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在任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当代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在《宋诗三百首》中言道:“流传下来的包拯的诗,仅此一首,‘吉光片羽’,却与他的性格相吻合,充分体现了包拯清廉正直、忠心报国、为民造福、无愧于后人的为官初心与理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28433/adbf3c7eebd32c2f.jpg)
全诗的要旨即是谋直道而去贪欲。其诗意是:清心正己、端正思想是治平的根本,品性刚直、不阿权贵是修身的原则。笔直而细小的树干,一定会长成支撑大厦的栋梁;百炼的精钢绝不做弯曲的钩子。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老鼠和麻雀都会高兴;田野里寸草不生,兔子狐狸都会发愁。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奉劝为官者,不要做出令后人蒙羞的事情!
当我们默诵此诗,对包公的品格肃然起敬之时,不免发现此诗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古诗文网、于姗诵读版以及华语网版: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版本二:百度百科版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版本三:肇庆包公祠照壁版
![](https://img.haomeiwen.com/i26328433/34f5c6baffc122dc.jpg)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
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最后一句不同。本人认为,从全诗来看版本一的“史册”句过于通俗化,版本二的“先哲”句过于现代化,版本三的“往牒”古文意味浓厚,又是包公在任地版本,所以应该可信度高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