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行动派️❤️ 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刘明纳
[打卡日期]:2019/2/24
[学习内容]:
5分钟商学院*周总结
[学习笔记]:
概念: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就是把公司要求的目标,变成员工可执行的任务。
作为经理,你需要学会如何把目标“翻译”成任务。
我当时就觉得“翻译”这两个字,用得太传神了。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里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谈“目标”和谈“任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目标这种语言,是一种面向结果的语言,主要用来交流:做什么;任务这种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语言,主要用来交流:怎么做。把目标翻译成任务,其实就是,把结果翻译成实现结果的过程。
概念:推功揽过
从员工成为经理后,除了“不要抢员工的活”、“懂得权力是员工给的”、“学习把目标翻译成任务”外,还有一项基本修炼,就是:打妖怪你去,背黑锅我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凭什么啊?你没把工作做好,我就应该狠狠批评你,就算不批评你,也不能我替你背黑锅啊,凭什么啊?
理解这个“凭什么”,就要从“设计系统”的基础逻辑,“责权利心法”开始。
一旦成为经理后,你就拥有了达成团队目标所有的“权”,因此,你也必须承担与之对应的所有的“责”。成为经理之后,你是不是这个团队里最优秀的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从球员,变成了教练。成为教练,就要懂得收起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退到球星们的光环后,确保团队胜利。你的团队进了多少球,就是你进了多少球;你的团队老不赢球,不管你觉得谁不行,首先都是你不行。
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转变,尤其是面对“问责”的时候。别的团队犯错,比如某国政府出了大事,你可能会说:这个总统,必须引咎辞职啊。到了自己的团队犯错,你可能会想,主要责任明显在员工,但我也有失察之责,那就罚酒三杯吧。
概念:刺猬法则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都冷得受不了,于是越靠越近、相依取暖,可是因为他们身上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不小心刺痛对方。被刺痛的刺猬于是就分开一段距离。但是,分开后又实在冷得难受,就又彼此靠近,然后再被刺痛。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距离,相互之间能够取暖,又能够很好地保护对方。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心理学家根据这一现象,总结出“刺猬原理”,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才能彼此依靠,却不互相伤害。
很多新晋管理者到很晚才意识到,一旦成为管理者,身上所背负的权力和责任,就像是刺猬身上一根根的长刺。亲密,但是不能无间,这是刺猬们伤痕累累后才获得的,多么痛的领悟。
概念:独立的损益表
损益表,简单来说,就是:收入 - 成本 = 利润。
在一个公司里,对成本承担责任的部门,叫“成本中心”,比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部等。在一个公司里,对成本和收入同时承担责任的部门,叫“利润中心”,比如汽车公司里会有跑车事业部、SUV事业部、家庭轿车事业部。每个利润中心,都有自己独立的损益表。
大部分员工,甚至是大部分经理,是没有成本意识的,更没有利润意识。比如你问他,你1万元的税前工资,到手7000多块,但是你知道公司付出了多少钱吗?他多半是没有概念的。很多员工兴奋地跑去找CEO,说自己有个特别好的创意。CEO听完后问,这东西怎么获得收入、利润?他可能从来没想过。
作为一个员工,或者经理,这样也许没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总监,或者CEO,这是绝对不行的。
概念: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提出。奥卡姆是个地名,提出这个定律的人,是威廉。这个定律常被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听上去很高大上,它的本意是:如果有两套理论都可以解释一件事情,用那个简单的理论。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但现在大家提到“奥卡姆剃刀定律”,更多是取它的延伸含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两步可以做成,不要三步。也就是“简单有效原理”: 抓住本质。
[坚持习惯]:
学习+反思
[今日感悟]:
用知识武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