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章

作者: 紫油烟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5:08 被阅读1次

当“循环坑人”成为家常便饭时

“我是个修冰箱的。前段时间一个小饭店的冰箱门关不上,我去给他们修好了。其实当时我就发现那个冰箱的制冷系统泄漏,制冷剂快要跑光了,但我没说;因为如果下次再去修的话,就能多拿三十块钱上门费。果然,没到一个月那台冰箱就不制冷了,他们又喊我去修,我不但多拿了三十块钱,还以五折的价钱从这家店买了些酱牛肉,赚了。”

“我是一家小饭店的小老板。现在的东西真靠不住,冰箱一个月坏了两次;大夏天的,里面的熟食都坏掉了,都是贵东西。我舍不得扔,让厨师重新煮了,用重料盖着腐味,低价卖掉了。修冰箱的师傅买了一些,后来他打电话来说,全家吃了都拉肚子。我有点愧疚,当然也没有承认是我们的问题,吃都吃光了,他没凭没据的,到哪儿也说不清了。”

“我是个儿童玩具厂的小老板。不瞒您说,我们的玩具都是用回收的废塑料、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做的,我当然知道这些二手料含铅含汞含甲醛,会对孩子健康有害;但是现在生意这么难做,都用真材实料能赚几个钱?

“我是个建桥的工人,这次找了个不错的活,别的工地一天一百二,这里给一百五。上班第一天我就明白了他们工钱高的原因——这是个豆腐渣工程,拿沙子充水泥,拿水泥充钢筋。别的工人不敢干都走了,我咬咬牙留了下来。儿子上个月查出白血病,我那点家底砸锅卖铁也不够他治病的,再不多赚点钱,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恶化了。”

“我是个质监的头儿,上次查了一批玩具小作坊,一个小老板找到我老婆说情,又给我捎去两瓶五粮液,我就把他那批玩具放了。昨天他又被查到,我又帮了他个小忙。处理完事情后他请我吃饭,万没想到,饭后回家的路上,开车过新桥时,那桥居然说塌就XX塌了!我俩一起栽了下去,双双骨折,唉,点背。”

“我是个医生。去年一家医疗器械厂来推广他们生产的心脏支架,回扣很高,我看了看,质量好像没什么问题,就用了。没想到丫给的居然是伪劣产品,才用了一例就出医疗事故了。”

“我是个法官。一个老朋友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来找了我好几次,看在多年情分上,我睁一眼闭一眼,在判案时没让他们担什么责任。”

“我是个重点中学的校长。每次开学时来报名的家长都挤破头;这学期好不容易都定好了,一个法官的女儿又来加塞,这很难办。也真巧,偏偏有个学生上课辱骂老师,我们从重处理,把他开除了,这才倒出一个名额来给她。”

“我是个农民,去年拿出所有积蓄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却被伪劣支架给坑了,医院没赔什么钱,家里就快弹尽粮绝了。之前满心指望孩子能有点出息,可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却让学校开除回来了。我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就干脆让他弃学在家侍弄大棚。这几天出菜花,他去喷杀虫剂。没想到这倒霉孩子不认识农药,居然稀里糊涂拿错了,还超量喷了上去。结果好些人吃了以后农药中毒,听说有医生,有法官,有校长……”

......

以上是网友们总结的“循环坑人”的几个小片段,很有代表性,也很能说明问题。

有人说,这叫因果报应,“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此说法,有点道理,但依然是停留在“情绪发泄”上。一句“善恶有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看似慷慨激昂,实则没有多大意义,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没有深究问题发生的根由;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问题的土壤依然在那里,以后依然还会发生。

一般情况下,一发生这样的事情,一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会脱口而出“都这样没办法”。这像是无奈,也像是认可这个无奈的现实。

有人比喻得非常好:现实中,在每个人的头上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大家似乎都成了网中的鱼儿,怎么扑棱都逃不掉,想尝试咬破某处逃生可又行不通;既然都逃不掉,还不如使出各自的利齿互相对咬吧,能咬一点是一点,挨过一会儿是一会儿。

有个名词叫囚徒困境,适合用于解释这种奇特的社会现象。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它用来说明,为什么在互相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却很困难的原因。

“囚徒困境”的理论是美国人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于1950年提出,后来由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因缺乏足够证据,警察告诉两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假如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更好;但彼此不信任,坦白与否各不相让;两者相较取其轻,所以都坦白了。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群体的利益。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群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假设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生存竞争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结合上面“互相坑人”的事例,可以明白,如果大家都诚实不欺,都尊法守规,结局都好。然而,因为“暗规则”盛行下的环境因素,谁也不信任谁,都认为自己要留个心眼,为自己着想,“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甚至还自作聪明地使出个“小聪明”,想“玩”别人,结果自己也被他人“玩”了。

都这样做的结果是,谁也难逃“倒霉”厄运。如一个学者说的那样: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结局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想逃出这个“困境”,跳出这张互相伤害的“网”,那就要构建法官坚守律法底线,教师履行培育良知职能,医生守护救死扶伤“门户”,经商恪守诚信互利原则......这样的大环境。

相关文章

  •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fasfsdfdf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

  •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fm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