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年说清凉

少年说清凉

作者: 云先生和火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06:5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第一章  城外人入城,清凉山不清凉

    “竹摇怀绿风,湖曳游红蜓,人间千百处,清凉著远名。”少年看着头上的云,淡淡而笑:纯则粹,阳则刚,君子如戚戚,何处不炎凉,都应该入清凉而清凉。

    西北大地,有王朝立鼎,自有各家学说游走撑。武可为依靠,文亦能乱世,看君王何心、权术何弄、朝堂何乱、人心何慌。百家争鸣乃盛世之好,趋利避害下捉襟见肘,少不了以学术压学术,天清地浊,孰好孰坏,两眼分明。

    唐朝立鼎,历内忧外患,虽李姓塑新景,法家作撑柱,足可求稳,可哪家皇帝没有征疆拓土的野心?法学之根本是故国之效,外开所起作用之疲弱,盛名之下无虚士,众家之长才可延弱国为盛世,李家皇帝自然也能想通,故广开学术之争辩,一时之间天下风云聚长安,熟不知·······长安有清凉山!

    法家为理说,绳天下以为规矩,逾规矩者为异端。此外,当世尤有三家大家之说---儒道佛,皆心说。儒者,如君子在耳,述克己,求礼明礼,人世间灯火通明,阖家欢乐,儒礼量丈;道者,如游于山水,天地作床被,随心所欲,虫语花香,少烟火处则入道也;佛者,如抚顶之手,不是结发长生的学问,乱世尤能见僧,蔚失亲之伤、蔚慌乱之伤、蔚求生之伤。三大学说对立,也可如一,前者在悠悠众生,后者在清凉山周肥。

    “百家入城,糟糟乱乱,君子求学、道士求心、僧侣求人,求欲求到这种地步,还作何大家之学?”少年周肥盯着清凉湖中几十尾金漆黍子鱼争那数量可怜的鱼食小声呢喃,似是觉得百家流走入城,污了心境,周肥一脚踹了一块石头入湖,鱼群离散,周肥又开心起来,“如此,你们可要有石头撞了,做学就应该有做学的样!”

    少年原名周清凉,父母取意,多是为了孩子人生简单、顺畅,其实一点都不清凉。唐王之前,君上昏纣,有美人弄朝堂以歌舞串政,有边野入城如入无人之肆,有杂乱学说乱人心安稳。周清凉的父母便是死于那样的乱世中,他们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将周清凉送来了清凉山。

    清凉山,人人都不在意。山不是山,是个十丈高的土丘,丘虽小,却能容三家之学:清凉寺、清凉观、清凉院!起名夸张,各中无人,唯三位耄耋老者,平日里靠游走四周以养活自己,指指点点者常有,多是不堪入耳之言,用老者之语: 食之入味,学之入心,世人慌慌,独山上学说,令人清凉。老者无名有号,儒者号静,道人号稳,僧人号安。

    周清凉三岁时,父母送他来此,约莫是觉着老者善活,乱世,活着才是最大的道理。

    周清凉也有些奇特,不声不闹,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平日里就跟着三位老者出门游走,晚上自己在屋读书,经史子集、佛学道论,三位老者看他学问交互,谁都不愿妄自起名(入道,要有道名;佛有法号;儒有字),想多等两年,孩子偏向哪一学说,再论之。

    晃眼间,清凉山的雪下了三次,此时的周清凉也已经六岁,三位老者的藏书在一年前已经被翻阅遍了。老者曾考问,周清凉回答的无一错漏,故三位老者送周清凉进学堂学说,但才半天,就被夫子找上门,声称实无可教之学。

    夫子说:“学堂上教论语,我本意希望孩子拿书中学问回复,出一题---如何能有盛世治好?开放题,怎么答都不会错,周清凉举手最早,点起回复:“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很好,以德治国,人知羞耻,知伦德;哪想到,后面还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学说,我也读过几篇,文章大意尚懂,无成见,有温饱,从下而上达成治国,我刚要夸张一番,这孩子的嘴不停啊:“我尔时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佛法,文字之意略知,但未听闻过,不能妄下定论。一节课一个时辰,凡所问,周清凉必有所答,且答之无错。师若不贤于弟子,如何为师?”

    三位老者已不知该说什么,只好让周清凉先回来,面对周清凉,儒者问了一句:“人之初,为善无名,后知有经重,言如山轻,识五谷草木,赏春华秋实,后自有其名。周清凉,你呢?该有名字了!”周清凉下颌微沉,思虑大约半刻钟,突然抬起头说了一句:“何不谓周肥?”三位老者眼神交互,尚未回复,周清凉自问自答:“肥者,令人内热,其腰宽,其肩重,其掌肉余余,阖盖天地。” 老者相视,皆抚掌大笑,笑声无语,顷刻间,清凉山大雪迎面而下,山野青草荒荒,此时此刻清凉山唯有清凉!

    ······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太白经天,高祖命令太史令傅奕对这一天象进行解释。太史令说:“太白形于日侧,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此信未出几日,秦王政变,于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等一众家眷等均伏诛,开除宗籍,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年号贞观。这一年,周清凉十五岁。

    次年,唐皇帝为稳定朝堂内外和世俗百姓,除发布一些政令外,特于上元佳节之前下诏书,引进百家学说。用于朝堂,可钳制太过活跃的大臣;用于世俗,则可安稳人心。

    “好谋略啊,于上元节之前颁此诏书,中的满朝上下和民众的短肋,先前就有西方学说欲进来失败的典例,有节日作耳目,的确放低了民众的警觉,而后不知不觉间晃入人心。这感觉有些熟悉,估摸着是纵横家在捣鬼,最爱的就是玩弄人心,说自己是纵横一道,可都是些朝秦暮楚的墙上杂草,法家那群人不进行约束可不对,会乱的,比我的清凉湖还乱,找三位师傅说说去!”周肥一跃而起,拍拍屁股找三位老者去了。

    “师傅、师傅,要乱啊!”

    “三思而后行”,“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一位师傅一句话,外人听了得头大,周肥转口就来:“师者,传业授道解惑,弟子现在有疑虑,静师傅欲不教之?惑非宠非辱,更非名誉,知之不解,心不畅遂,稳师傅,不告之?修习功德,满足五劫,安师傅,不助我功德?”

    “清凉,十六岁了,怎的还毛毛躁躁,什么事这么紧切?”静师傅揉了揉耳朵慢慢说道。

    “师傅,百家入城了,唐皇帝果然借诸子百家的手想去平定乱世,棋理可以,棋招不行。君子求学,求学而优则仕之学,略学之本身,以名声通达为望,其错矣;道士求心,招摇撞骗,八卦周易,太极道君,心中晦涩不清,常清净何其远矣;僧侣求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人不分贵贱,命亦不分,掐头去尾解释佛宗教义,佛与魔何异?百家真假俱在,城中泥沙俱下,弟子该如何?”

    稳师傅甩了下扶尘,微展皱起的眉头:“前个儿你刚把楼观的新进小道士带跑,今这是又闹哪出?俗世洪流,怎么也不会冲击咱们清凉山,你安生些,我和你静师傅、安师傅晚两年送你养老之法,就足够了!还有,别招惹八仙宫的那些人,总告你的状。”

    “唐皇帝下诏书是在什么日子?”

    “上元节啊!”

    “咱们位于哪里?”

    “清凉山啊!”

    “……师傅,咱们距离芙蓉园不过是半个时辰的脚程,那可是上元节最热闹的地方。外城学说入城,定会引起争斗,明面上是学问切磋一二,可长安盛世之好,外面哪个不眼馋,大雁塔寺肯定首当其冲,咱们不提前准备下?”

    “清凉,不事余天,唯当一心!”

    “安师傅,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您三位专心事学,可世道不会,声色犬马,皮相骨相,肉食淫靡,名利互现。正统树于何方?如何修理多余分枝乱杈?不正是我们这些修学的人应该做的吗?”

    “……你欲何为?”

    “我隐约察觉到此次唐皇帝之举有纵横家的影子,事有利弊,估计纵横家没详说缺漏之处或者唐皇帝自行比对利益于弊,这都暂且不提。咱们也玩一个合纵连横,趁着那些杂说分枝未至,提前游说重阳宫、楼观、青龙寺、小雁塔,大雁塔、长安书院…何有立于城头为人先手之说,咱们主动出击,就在上元节这天!”

    “想法虽好,却未必可行,你先去游说。我们这三把老骨头本想老年清凉,奈何,世俗不清凉!”

    “师傅,渡人渡己,世不清凉,哪怕山上再多了清凉假山也无用,弟子先去了!”

    “切记,为清凉!”

    “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说清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l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