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话叫“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顺流而下”,这不单是生物界的现象,在企业界也是一样。只有迎着商机走,而不是跟着商机走的人才能迎来风口,迎来大机会。对于从蒙牛系锻炼出来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喜欢找准大方向后,迎着风口走。但社会是公平的,为什么大商机仅仅留给他们而不是别人,因为它难,它需要人耐得住寂寞。华蒙通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它把解决农产品物流的“天下第一难”掮到了自己的肩上。
在中国农产品行业中,物流环节的保鲜是最难做到的,但是华蒙通依然选择了农产品物流;在农产品物流中,新疆到广东的路线又是最长的,但是华蒙通依然选择了向广东运阿勒泰的苹果。
范志强,1999年至2006年,在蒙牛液体奶事业部先后担任厂长、市场部副部长;2007年至2011年,任内蒙古凯迪物流董事长;2012年至今,任华蒙通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四千九百公里,一个苹果的长征路
人天生喜欢听故事,关于华蒙通,人们最爱听的故事就是他们是怎么选择从阿克苏向广州运苹果的。
新疆的阿克苏到花城广州,一北一南,相隔4900公里,温差最大时相差40摄氏度,中间穿过黄河、长江,即使是全走高速,也需要6天5夜。就是这样一个艰难的物流过程,却被一家发起于内蒙古的物流企业看中了。
2014年10月28日,华蒙通物流(阿克苏)基地一期项目竣工庆典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沙河镇举行,众多媒体前来报道。一时间,华蒙通以其引领发展新疆瓜果现代流通模式令世人瞩目。华蒙通计划投资3亿多元,建立一个达6万吨的仓库,成为新疆瓜果仓储领域的巨无霸。
范志强告诉我们为什么选择新疆时说:“第一,新疆自古是瓜果之乡,东西好没有污染,像阿克苏的苹果是冰山下来的雪水直接灌溉,当然没有污染。第二,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跟气候决定的,昼夜温差大,白天长,晚上短,那边的瓜果甜。第三,去投资的人目前较少,所以被我们抢先一步了。”
向天气炎热的地方送冷冽的东西,内蒙古人没少做这样的尝试。
不知道华蒙通人是否从冰淇淋运输中获得了灵感,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阿克苏到广州,温差最大的时候是40摄氏度,如果一下子从0摄氏度达到40摄氏度,苹果就成了果干了,只有每到一个地方都按照新的临界点,随时调温调湿,这样才能把一个苹果完好地运到广州。不知道广州的市民是否知道,原来运输一个苹果,还有这么艰辛的过程。
为什么不选择北京和上海,而是选择广州作为消费市场,是因为只有在这里,阿克苏苹果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性价比。高水平、长距离、小包装,低损耗成就了华蒙通物流的卓越品质,让华蒙通物流一跃成为涉农物流的领先品牌。
随着第一车苹果从阿克苏运到广州,华蒙通建大中华涉农物流平台的战役才算真正向全国铺开了。

二,从降损耗和反季节营销中看到商机
范志强非常坦诚地说,离开蒙牛之后,他尝试着做了凯迪物流,出来干就是为了生存,三四十岁再打工,地方也不是太好找,总是要生存,就在琢磨进入什么行业好。经过两年的调研,才选择进入物流行业,并且定位于做农产品物流,而且主要做冷链。
经过四年的摸索和打拼,他掌握了一手经验。机缘的巧合,在蒙牛时,一个战壕里的嫡系部队、自己的老领导、蒙牛液体奶销售部部长李志平也从蒙牛离职,李志平过去做销售,对物流也很感兴趣,两人志同道合,战略思维高度一致,而且过去搭过班子,又彼此默契,一拍即合共同组建了华蒙通物流。
范志强是个实在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地道的山里娃。他说,公司管理层大都出生于农村,儿时在村里没少看农产品的损耗,村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种出来的韭菜,一两天卖不出去就烂了,如果能降低这种损耗不就是一个商机吗?
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靠摸索。
经过认真的市场研究,想降低损耗最后还是回到物流体系,正如当时各家媒体所说的那样,各地农产品卖难买难还是物流的问题。但华蒙通人认为,不能把物流仅仅理解到运输这个层面,实际上通过仓库、运输、包装可以降低产品的损耗。
在这里,华蒙通志存高远。他们看到了更高远的价值,也就是中国优质农产品反季节的价值。
范志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像过去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要付费,你提供服务就可以配置,因为不嫌贵。在产品一下来的时候一定是最便宜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存不住的时候,即反季节的时候就贵了,需求不变,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一定会获得好的收益,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高科技的仓储一定是有价值的。”
华蒙通不仅在仓储领域进行优化,还对农产品物流的各个领域进行了优化。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要求,有要五斤的,有要十斤的,也有要二斤的,有要红的,有要绿的……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不要小看这一大一小的变化,却是推动着农产品物流从粗放走向精细的根本。
范志强还说:“我们是做仓储的,只要你符合条件,你交我仓储费,我保证把损耗降到最低。”就这样,华蒙通一步一步地登上了涉农物流业的高山。

三,不断学习,穿越重重难关
范志强进入物流行业不到五年,但物流中的问题基本问不倒他,应当说是一个专家了,但他还是谦称自己的积淀不够。因为农产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难。一是物流的商品化率低,二是技术太难了,这不是一般人能学到手的。
范志强说:“我们过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研究一件事情,突然跟外界接触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离社会已经很远。我们要换一个活法,努力追赶社会发展的脚步,要不然追不着,追不着就跟我没关系了。”
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大风口,风来了,关键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观察华蒙通的创业特征,他们是迎着风口走,而不是跟着风口走,而迎着风口走,就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难点,这对于管理团队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挑战。
从阿克苏到广州,是一场长征,而做农产品物流这个行业需要学习的东西,对于华蒙通的员工来说不亚于另一个长征。
范志强经常说自己还是一个门汉外,但他又斩钉截铁地说:“成功不能走捷径,我们这些人从头开始做一个新行业也没有坏处,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得踏实。”
提到在蒙牛工作的那些年,范志强最想说的就是一个字就是“累”。除了累之外,他也感恩蒙牛那时候给你平台,给你经费,充分信任,放权管理,这种放权管理最锻炼人。
笔者问:“现在回头看蒙牛,有人说蒙牛当年是不是发展过于快了,如果慢点儿会好一点儿。”
范志强说:“在中国,有些行业你要是不野蛮生长的话,就长不起来,或者没等长起来,锄头就下去了,先成长,长起来再看看身边有没有杂草,然后再处理。企业就像人一样,12岁以下说啥就是啥,从12岁到22岁甚至再大一些,你说啥,他偏说不是啥。从20岁到50岁,我想干啥就干啥,50岁以后你安排啥就干啥,这个肯定有一个过程,企业也是这样的。”
听完范志强的话,我们从华蒙通的成长历程中,也能感受到一种生长的蛮性力量!

关于作者:郭万富,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系,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先后担任内蒙古晨报记者,采访中心负责人。2009年自主创业,内蒙古和君伟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
汉明,媒体人,财经作家,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EMBA媒体班,著有《八百年不败的温州商魂》等作品。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蒙牛系创业传奇》,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