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说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无论古今,寺庙都是标志性建筑,历史上第一座寺庙就是著名的白马寺。就拿四大名著来说,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佛教的影子。《西游记》讲的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无路可逃做了和尚,《红楼梦》一开头就是一僧一道,《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为一僧人所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对世间一切现象都可以解释。而佛教能在中国的土壤上开花结果,一切皆是因为它是“适者”。树有根,河有源,古印度就是佛教的源头。佛教在两汉时期走进中国文化,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没有心理上的障碍,是自然而然的。仿佛就隐藏在我们的灵魂之中,佛教只是一种名称罢了。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古至今,它就拥有着巨大的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其中汉族更是如此。秦汉时期有越人、匈奴、羌、乌桓、鲜卑这些少数民族,他们与汉人一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而在后期,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是由不同民族来掌权。倘若没有着包容万象的能力,是容不得拥有着不同文化的民族共存于一片土地上的。北魏孝文帝就实行汉化政策,比如说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服北,与汉族人通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政策,孝文帝成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但在古代,中国内部消化不同名族的文化还来不及,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将佛教——外来的文化融入自身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时期,佛教却是混得风生水起。中国从秦朝开始就向中央集权靠拢,统治阶级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民心,便把佛教当成了一种工具。佛教提倡自我精神上的救赎,而统治阶级当时还没有完全得民心,同时佛教还提倡禁欲主义,此时统治阶级内部还存在权力的纷争,这一切通过佛教便得以缓解甚至于解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生长的时候,结果是不同的。佛教在古印度便是佛教,但在中国却是“佛教”。他们是同因,却是不同果。佛教融入中国之后,随着时间的变迁,化为“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根据不对同经书的翻译,并与中国特有的儒、道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拿禅宗来举例,它是以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为依据所建立的。禅宗主张顿悟,最有名的就是慧能法师的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无疑对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进行了借鉴,与老庄的“天人之学”密不可分。
当佛教在中国无比风光的时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他两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却不见其身影。首先,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佛教更早地走进中国这一片肥沃的大陆,这就造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其次,佛教的理念与中国本土的理念相近。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源头——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有缘分的。无论佛教,还是诸子百家,都把思考的对象作为人而不是神。他们都相信人定胜天,人才是万物的主宰。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却有着它们的主宰——上帝和安拉。从政治上来讲,封建统治者认为天下百姓必须臣服于皇帝,而不是虚无的“主”。如果某个人突然冒出来自称上帝的化身,像洪秀全那样“天神下凡”,岂不是威胁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皇权不愿存在这种威胁。从思想上来讲,而且这两个宗教无法让中国百姓有个明确而具体的崇拜对象,中国百姓不愿把自己交给一个虚无的存在,他们最信任的是自己。
佛教融入中国是不可避免的,而事实也证明佛教文化的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这是一个漫长并且曲折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