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与作者
东野圭吾从事写作三十年来,已经出版了近百本小说。但这一本新写出来的作品,从成书到上市,始终让他感到惴惴不安。
新作《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他最前沿的思考,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超前的。书里写到的医学概念和科学技术,比如,脑死亡。
东野圭吾在这个故事中,不断抛出种种难题,设置种种难关,考验人们面对这种生命绝境时,究竟会如何抉择。
二、故事梗概
故事是这样的:沉睡的人鱼之家,指的是播磨一家。播磨和昌先生,和太太熏子,有两个孩子,女儿瑞穗,和儿子生人。瑞穗因为溺水而被医生诊断为接近脑死亡。医院器官捐赠协调员问父母,是否同意捐赠器官,并说,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就要对瑞穗进行脑死亡判定了。
考虑了一夜,播磨夫妇决定接受脑死亡判定,同意器官捐赠,让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就在跟瑞穗告别时,播磨夫妇突然感受到瑞穗的手抽动了一下。移植协调员到了,两人此刻却一致决定,拒绝提供器官捐赠,要继续进行治疗。
三、东野圭吾小说的迷人之处
细节上的环环相扣,正是东野圭吾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以逻辑著称的推理小说界,这种设置很常见——罪犯的动机、掩藏犯罪事实的重要线索,往往正是藏在这种细节里。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了误导警察,杀死了另一个与案件无关的人,而被害人正是小说开头不起眼处提到过的流浪汉。谜底揭晓,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恶魔藏在这里。阅读的快感达到极致。
早年,东野圭吾的作品多为“本格推理”。这种推理小说,往往采用密室、孤岛等环境构建一个封闭空间,在里面上演种种令人惊奇的诡计、机关。东野圭吾的这类作品里,最有名的当数《放学后》。
而后来,随着写作功力的精进,他的小说由初期的本格推理,逐步向社会派推理转变。所谓社会派推理,是以推理形式揭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家是松本清张。东野圭吾也曾表示,松本清张是是影响他创作生涯最深的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因其中涉及的青少年校园暴力和未成年人性侵犯,以及对主人公刻画的深度,常被人们认为是他的社会派推理代表作。
不过,对于自己究竟属于哪一派,作者本人心中并没有这么严格的分野。东野圭吾曾说:“比起直接的‘诡计’或者‘讽刺’来说,我会对由之而来的‘疼痛’更加有意识。”与其说他转向社会派推理,不如说,他选择表达自己更关切的领域。
别的推理小说,常常是推理的乐趣第一,但东野圭吾的小说中,常常是人物的情感,给人带来久久不能散去的震撼。
东野圭吾作品中,有一种挣不开的情感,能够推动人物挣脱理性的支配。
四、书中的医疗科技概念
书中的医疗、科技话题,急需得到我们的关注。
第一个概念:什么是脑死亡?
当一个人陷入深度昏迷,没有自主呼吸,且大脑或者脑干没有任何神经活动,即脑细胞之间没有任何电脉冲的发射时,他会就被宣布脑死亡。当然,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测试作进一步的确认,整个脑死亡判定时间超过24小时。
遗憾的是,脑死亡不等于“植物人”。脑死亡是脑干死亡,如不使用呼吸机,病患将在几分钟内停止心跳;而植物人只是大脑皮层功能丧失,不用呼吸机仍然可以存活。脑死亡是不可逆的。
但多数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西兰和我国在内,并没有对脑死亡予以立法承认。也就是说,要等到家属下决定签字,医院才会对脑死亡进行判定。这其中存在伦理和司法等多重问题。在这些国家,如果一名医生未得到家属签字,就从脑死亡者身上摘取器官,他将有可能同时面临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
而鉴于脑死亡状态下摘取的器官质量一般比较高,从节约医疗资源、提供可移植器官的角度上去想,医院是希望可以推动脑死亡立法的。
第二个概念:脑机接口技术(BMI)究竟是什么?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播磨科技的核心研究领域——脑机接口技术,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指借由大脑运动皮层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进行解码来得到具体的运动指令。之后,运动指令可以被发给机器,也可以被发给人体。这项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输入输出方式,其应用将横跨数个行业领域。
指令发给机器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进展到了“意念打字”。这是今年4月Facebook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公布的录像里,一名女士通过植入大脑的小电极将计算机光标移到键盘上,每分钟可以打出8个字。
指令发给人体的实验成果,则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领域。患者因为大脑或颈椎损伤,导致身体不遂。而BMI技术能够代替他们受损的大脑,发出指令,指挥患者借助机械手臂等辅助机械进行活动。这部小说中,播磨科技便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残疾人、瘫痪者、或是提升普通人的身体机能呢?目前尚不明了。由于没有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该技术还没有大量投入商业生产。
或许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所预言的那样,人类的未来是“人造和天生的联姻”。
五、总结
东野圭吾在《沉睡的人鱼之家》里,提出了不少难解的问题。然而,这部小说仍旧能够治愈人心。这种治愈力来自哪里呢?东野圭吾笔下,不止是病患的家属,医生们、科研人员们、特殊教育老师们,都对生命都怀有敬畏和爱护之心。
尽管面对未知的领域、猝不及防的未来,人类争抢先机、害怕失控,但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是人类在末日来临之前最后的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