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新闻火了。
17岁的少年从上海卢浦大桥上纵身一跃,鲜艳的生命顿时失去了色彩。
妈妈坐在地上痛哭捶地,无声的监控视频,让我在屏幕这端几近窒息,隔着屏幕都能感到这个妈妈的悲痛欲绝。
其实在这件事还没有发酵之前,我就在一个写手群中见到了这个视频。当时就预感,很多人会去蹭这个热点,果不其然,一天过去,无数热点文出现,也让很多公众号和作者收割了一篇篇10W+。
“妈妈,求你别再骂我了”
“在我跳桥之前,我已经死了”
“有些父母不杀人,但诛心”
“你的气话,是孩子的诛心剑”
“孩子心理不健康,所有成功都是虚妄”……
所有的文章都在说:这个妈妈做的是错的,来来来,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可是这些号主和作者有没有想过,这些文章对于痛失爱子的母亲而言,意味着什么?
当一位母亲失去了孩子,她的第一想法永远是: 宁愿死的是我!
亲眼见证了儿子的惨烈死亡,也许再快那么一秒钟就可以拉住儿子,我可以想象,她现在一定生不如死,恨不得以死抵“罪”。
而恰恰此时,所有的文章都在指责她——指责她不该在高架桥上停车,指责她不该下车骂后排的孩子,指责她说了刺激孩子的话……
如果说孩子的死亡让她濒死,那这些文章无异于对她凌迟。
我不敢想象这位母亲,在极度的悲痛下,还要面对这些文章,是怎样的心情。
更何况,很多文章充斥的细节只是揣测——那无声的视频,根本看不出这位母亲是在下车骂后排的孩子,也看不出妈妈在车里是否和孩子发生了口角。
我们更不知道,这个家庭之前是否遭遇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个孩子是否有着难以言说的心事。
只凭一段无声的视频便对已然悲痛的母亲口诛笔伐,是否太过残忍?如果这位母亲无法忍受一篇篇文章对她的评判而轻生,那些因此事而写出10W+文章的作者和平台大佬们,不知会不会生出“间接杀人”的愧疚感?
我想不会吧。因为雪崩的时候,所有雪花都会说自己是无辜的。
事情出来的当天晚上,我就跟老公说:我不会去蹭这个热点的,人血馒头我不吃。我不敢想象这位母亲看到一篇篇“看似好意在教大家如何做父母”的文章时,其内心的诛心之痛:是啊,为什么我当初要去责怪他,为什么我没有理解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我要在滚滚车流中停车,为什么我没早些给孩子做生命教育……
这种悔恨,会彻底压垮一个人。
我不想做压垮她的最后那根稻草中任何一丝纤维。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是在酸:写不出来就说写不出来,别把自己讲得那么高尚。
我确实没那么高尚,我确实也写不出来。
我也不想说那些作者和号主做得有什么不对,这个世界本就是个多元的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我尊重。
我不想管别人,只想做好自己。
引用我最喜欢的作者蒋勋的一句话: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的反省才是。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