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慰问一下广大剁手的朋友们,我与你们同在。也感谢一下我们学院奋斗在一线的的菜鸟裹裹驿站的小哥哥们,你们辛苦了。在我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为马云爸爸贡献了2135亿人民币,在这巨额的数字下,以及以上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零售的消费路径变化最核心的特征是电商市场占比份额的持续崛起,重点是“持续地崛起”,并且是在成长的巨大体量之后仍然保持了大幅度快于总体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速度在崛起。一个零售品牌,在双十一这一天产生1亿元销售额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
电商的迷人之处在于:
(1)消费者随着自身网购经验的成长,知道如何买到靠谱的产品。有许多商品在网上买的的确很方便,也很靠谱,不上网才是不正常的。退一万步讲,退货也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
(2)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消费人群将网购作为花钱的重要生活方式,他们会将每月个人消费支出的一半甚至更多花在网购上。
第2点在我们身上体现的淋漓精致。
所以,不必去考虑电商本身是否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给淘汰。品牌应该多考虑如何塑造出竞争优势,不要被别人压着就行了。多相信自然,少相信人力。
目前阶段,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电商渠道会在中国零售市场失势,只有底层缺乏竞争力的品牌才会面临电商领域的失势,它们才需要线下市场的地域间隔所形成的部分竞争缺失的保护。
能够持续贴合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预期,持续给予消费信心的零售品牌将会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取得巨大的成功,电商将会加快供给水平低下的品牌的消亡步伐。一个无法应对线上近身肉搏的零售品牌,在线下一样会日渐艰难。
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新生代的消费者持续迭代渐渐构建为整个社会消费人口主体的那一天,那么线下铺点的销售模式是否还能保持住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微弱平衡?标准品类的风险和非标准品类的风险一定是不一样的。
小生意观一隅,中生意观一脉,大生意观天下。
市场的尴尬在于消费意愿准备好了,而市场供给没有准备好。比如,现在你的办公室楼下新开一家星巴克,每天都顾客盈门,这大概说明这家星巴克开的有一点晚。
市场有其自身的铁律,它从来都不亏待最优的供给者,只要你足够好,市场就会足够爱你。
中国市场已经开始离开价格洼地,这也伴随着要离开品质洼地。
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中国消费者日益回归选择国内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恰当的品质维护买方的尊严,恰当的价格维护卖方的尊严。归根结底,都是在维护人的尊严。
我们的制造商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不然你再看看现在的made in印尼的耐克阿迪的质量)但品牌的零售水平并不是最强的。许多优秀的制造企业都会跨过这条坎。有4个难点需要跨越:
(1)产品设计和业务逻辑的细节再造;
(2)为消费者提供省心、效率和信心;
(3)零售品牌形象的雕琢;
(4)最难的是产品和零售管理团队的再造。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被不断质疑,不断批判的过程。在新常态下,一样可以乐观地期待中国市场将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致发展。如果没有低端制造业的起步,高端制造就会只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野蛮生长阶段,精致优雅的中国市场也无从谈起;世间的道路向来都是曲折的,不能因为遇见了曲折的道路就看不见未来,中国市场继续往前发展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放眼世界,追看古今,都是未来的预示,也是未来的起点。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中国市场会有自己的荣耀。而我,要去领快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