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语言,加入了口头禅,就像是明珠蒙尘,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周哓是一个性格极其强势的白领丽人,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她常常说这么一句话——“懂吗?”
不管是面对自己的晚辈、同辈,还是上司,周哓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在句尾加上这句。
一次年度总结会议,与会的都是公司的中高层,周晓也参与了。无可否认,周晓的见解与眼光都让人无可挑剔,但是她在说话期间常常伴随着“懂吗?”这个问句,让领导直皱眉头。
会议结束后,一位领导立即向她提出了这个口头禅的问题。后来,周晓经过仔细思考,发现这个口头禅确实为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因为懂吗的潜台词就是你不懂,这样很容易让别人误解自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在公司领导和前辈说这样的话也显然是不合适的。
后来,周晓成功戒掉了这一口头禅,与人交流时的阻力果然减轻了不少。
口头禅是讲话艺术当中的一大禁忌,因为总是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人,同时也会让我们的讲话能力遭到质疑,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个人魅力。
如果我们经常说自己的口头禅,那么不要把它当成特色,更不要把它当成习惯,而是要把它当成毛病,从而尽快改正。
要知道,我们的个人魅力必然建立在自然流畅的话语习惯上,任何有悖于这一原则的做法,都将起到负面影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口头禅是我们必须要远离的呢?
01 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
这句话就很容易引发与对方的正面冲突,是想要强行贯彻自己的主张时才使用的,尤其是话中隐含“为什么你连这点事都不懂”的意思,有贬低对方的成分在里面,也容易给人留下“事后诸葛亮”的印象,所以绝对不能使用!
类似的话还有:“你知道吗”“我告诉你说”“我跟你讲”“你明白吗”等等。
这些往往是说话的语言习惯,在句子里没有实际意义,却反复出现。这些话只会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轻视对方的感觉,让听众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02 不自觉的停顿和重复用语
有些人讲话老是包含一些不自觉的停顿和重复用语。
比如,“嗯” “这个” “然后” “啊”等等。
这种口头禅只会把语言肢解得支离破碎,既拖沓又令人生厌。
也许你只是脑子一瞬间转不过弯来,为了拖延一下时间,方便自己进行表述,并不会主观感到不妥。但在别人看来,这类口头禅是一种非常别扭的讲话习惯。别人只会想,这个人怎么讲话结结巴巴的,还没有前后逻辑。
03“好像” “也许”
这一类假设词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口头禅,包括:好像、也许、说不定、大概、反正、可能等。
查尔斯·罗伯兹是纽约市颇有威望的投资顾问,他的创业史很曲折,每每回忆过去时,他总是提起过去对口才表达的不重视。他过去很喜欢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无意中说出的口头禅,让他的生意很多次错失良机。
但这些假设词会影响听众的情绪,削落对你说出的话的信任度。更何况,口头禅是一种相似的语言,听起来非常的平淡枯燥。
04“明明……”
在使用“明明”这句话开头后,紧接着大多是抱怨。
例如,“明明我这么努力了,却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明明我是为他好,他却不明白”“明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周围的人都不懂得欣赏……”
从我们口中说出的每个字都携带着我们的内心信息,不管这种内心信息的表达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自己口中说出的每个字“负责”,哪怕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轻声字,也要仔细斟酌,三思而后行。
05一词多用
有人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很多的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意义。
例如,有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于是在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了起来,“你真太伟大了”“这文章太伟大了”“今天吃了一顿伟大的午饭”……
也有人喜欢用“那个”代表一切的形容词,比如“今天太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我觉得这事有点那个”
这含糊不清的话,还要让听的人去猜一猜,谁能知道那个是哪个呢?
如果想要准确表达,不妨少偷点懒,动动脑筋找一个恰当的词。这也需要平时多累积,多记一些词语,才不至于词到用时方恨少。
口才好的人说的话精确而细腻,丰富而活泼,而不是来来回回地嚼着一个词,小九希望大家都能消除让人觉得累赘至极的口头禅。
不求说话时出口成章,巧言善辩,但求语言干净利落。
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