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每天都会听“十点读书”,开篇便是这句话——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日日如此,篇篇如此,而我不但不厌烦,反而越来越喜欢这句话。
今天是4月23日,也是“世界读书日”,打开手机,关于读书的话题随处可见,大家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分享关于“读书”的话题,似乎把它当成了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其实,有这样一个“节日”也挺好,相比较其他的节日,不需要吃吃喝喝,不需要礼物,不需要高调狂欢,反而,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人内心平静。
春日里,每次刮沙尘暴,都不想出门。看着外面狂风肆虐,还没发芽的树枝被毫不留情的刮落,时不时听到广告牌、自行车等被风刮倒后发出刺耳的声音,再一看,屋外俨然黄沙满天。行人被裹在风沙里,每走一步都艰难。
这样的日子里,翻开床头的书,斜靠在床头,沉浸在冰心和吴文藻平淡但相濡以沫的生活中,沉浸在陆小曼和徐志摩轰轰烈烈般开始,却又飞蛾扑火般结束的爱情里。最喜欢的那个女子,便是林微因,她纠结于爱情,却不为爱而生,只需静静的站在那里,变是一副最美的人间四月芳菲美景!
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每一寸土地,一场雨,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恩赐。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坐在桌边,没有咖啡,一杯白开水足矣。一本《堂吉诃德》便把我带入了一个年近五旬的贵族绅士的世界,他逗趣的奇遇,足够我沉思一下午的时间。
一年中,最美好的大概就是秋天,到处都在传递着丰收的喜悦,红的、黄的树叶落了一地,人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诉说付出的辛苦,像是在细说点点滴滴的收获。如此好的天气,到室外吧,拿一本书,找一棵树,坐在树下,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兄弟俩的《让创意更有黏性》,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把一个好的创意需要的元素娓娓道来,令人受益匪浅。收获的季节,看这样的书,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北方的冬天,有时候有种错觉,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冻傻,天气太冷的时候,脑子都不好使,手脚冰凉的人,怕冷,于是冬日里的太阳,便是我最喜欢的,隔着一层玻璃,寒冷都被挡在了外面,正午的太阳慢悠悠的把阳台上洒满阳光,慵懒蜷缩在橙色的沙发上,手中是《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两米外的地方,我的孩子,正在拿着笔和纸一本正经的画此刻的我。像诗一样的日子,大抵如此吧!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纷纷扰扰。每天似乎都有应付不完的人,做不完的工作,说不完的话,放不下的感情,如同背着一个背篓,走一步,便放一样东西进去,久而久之,背上的压力越来越重,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而我们,却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孤单。
我们的快乐,在一些奔走相告的节日里?在人声鼎沸的大街上?抑或在欢声笑语的餐桌上?都不在!
我们喜欢隔着手机屏幕看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快乐,我们喜欢凌晨一两点种寂静的深夜,虽然孤单,却更容易看到自己!
我们读书吧,自己会发自内心的快乐,纵使失眠的深夜,也不会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