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2022我在认知框架上似乎有了一些成长。。但这个成长值到底是多少,我不确定。
就拿昨晚罗胖跨年演讲这件事来讲吧。
以前看罗胖的跨年演讲,除了点头还是点头,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今年看跨年,发现除了点头崇拜的部分,也还掺杂一些别的感受和自己的思考。
1,首先,感觉今年的广告有点多
每隔半小时就播放2分钟广告视频,每隔15分钟就把赞助商当做安利植入广告1次,且赞助商还贼多。
演讲过程中还有各种得到的软广,包括老师的书和课、高研院的招生等。
整个感觉,就是跨年广告大片。。。。而不是跨年演讲盛宴。
2,花样有点多,心流有点少
整场除了罗胖,我想最出彩的就是这次的调音师了。
本来,调音师是整个演出的幕后人物,罗胖为了花样,把调音师放到他的对面,给了非常多出境的机会。
很可惜,这个调音师不太入戏。
每次看到调音师出现在画面里,都让我很出戏,因为他一直都很紧张,表情僵硬,很不自然,随时准备要弹奏播放下一个音效。
就好像看电影看到007打斗场面的时候,明明只需要背景音乐,却出现了一支乐队在007边上演奏,很尴尬。
3,浮夸风加重,地气少了一些
今年用了很多浮夸的句子,华丽的辞藻
离观众感觉有点远,听了貌似没什么卵用。
跨年演讲的形式出来,第一年图新鲜,第二年图跟风,到现在第N年,有点审美疲劳,整个形式 的审美疲劳。
因为听了一大堆概念,也过不好这一生。应用不了的知识,是没法转化为生产力的。
真要想改变人生,我们还是要去听具体细分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大而全的万金油。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剃刀原理说:
不要浪费更多的东西去做,你可以用更少的东西做同样的事情。
罗胖这次的演讲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相
比如明明就是“以终为始”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非要说成“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4,多了点断言,少了点调查
有些观点太断言,不合理。
比如提到“35岁现象”的时候,提到这个很多职场人士的危机年龄,而危机的背后是职场人士缺乏软技能。35岁容易被替代又找不到工作,不是缺软技能的问题,不是不会用excel,word这些办公软件。
而是没有深耕成为某个领域不可替代的人,没有让自己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
还有可能是因为工资成本高,也可能这个人是职场老油条,或者发展潜力小,当然还有的是这个人知道的太多,容易不知足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当然,闪光点也是非常多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坐等我的周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