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成长:终身进益的16个心智升级模型》
文娅 仲佳伟
71个笔记
>> 第六章 融入环境:训练从容应对外界的心法与技能
>> 降低自我:如何让自己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 讨厌别人“太自我”,但自己其实也一样?
>> 那就是“社会中的自我”,它包括我们自己感觉上对以下几方面的认知: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成功或失败
·周围的文化
有了这个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人人都希望对方关注自己,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别人的自我。
>> 如何降低自我,打破这种循环呢?这里分享三条实用的技巧供大家参考练习。
技巧一:遵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规律,活得更自在
>> 对方对你的信任度=你的(专业度+可靠度+亲密度)/自我
>> ·这是一个除法关系的公式。分子部分的专业度、可靠度与亲密度都可以提升信任度,但是分母中的“自我”则对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信任度有更大的影响。
·加分的三件事,件件是做好自己,服务别人,既要求你有做事的能力(专业、可靠),又要求你有发现别人优点、赞美别人、闲聊天的能力(亲密)。
·减分的部分只有一件事,但破坏力极大,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既包括太自大,又包括过分敏感。
>> 技巧二:提高自己的聆听技能,适应以对方为中心
>> 因为如果你在与人交流时,只是静态地听,并不能表明你正以对方为中心,不能展现出你对对方的兴趣,更不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对方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或是思路不清楚、准备不充分,说不清楚自己的利益需求,让人听得云里雾里。
·对方表面上是在说需求,本质上是在发泄或说反话,无从判断哪些是有效信息。
·对方虽然说了自己要什么,但却藏着大量情绪或者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必须当即接收和处理。
>> 怎么做才能做到积极聆听呢?我们提炼了三个步骤——真诚询问、阐释确认、认同感受,我们把这三个步骤叫作“三合一积极聆听法”
>> 真诚询问
>> ·这个问题,您期待被怎么解决?
·请问您希望我达成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呢?
·对您来说,哪些事情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您能否再多解释一下刚才提出需求背后的原因?
>> 阐释确认
>> ·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刚才听到的内容。
·把这些话当作问题,再问回对方,让他来确认。
>> 认同感受
>> ·快速向对方表达你认同他的感受。
·把话题引向某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行动。
>> 技巧三:通过让自己变得可被影响,最终赢得影响别人的能力
>> 看待与解释一件事,永远不止一个视角——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对新观点、有冲突的看法保持开放的态度。
>> 练/习/心/得
很多人对“融入环境”有误解,以为是要磨去自己身上的棱角与锋芒,让自己变得更世俗与成熟——这对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或许有些作用,但是,并不能长久地帮我们融入充满冲突与不同的环境中,只会让人觉得压抑与表里不一,根本不可能感受到自己改变他人、影响世界的能力(关于这一话题,我们会在最后一章中展开讨论)。
一旦觉得压抑与表里不一,你就没办法在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正向的循环,最终只会变得畏首畏尾、郁郁不得志。希望这一节的分享让大家既能降低自我,又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洞察,谦逊又勇敢地影响环境。
>> 接纳烦恼:面对不喜欢的人或事,总想逃避怎么办?
>> 一种思维模式是“脱离麻烦,过好自己”,另一种则是“融入麻烦,解决问题”。
>> 接纳烦恼,才能融入环境,真正做好自己
>> 为什么呢?因为人终究要靠与别人交流、互动,才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最终让自己开心。
>> 改变,从学着接纳眼前的环境开始
>> 第一步:定义一件具体的烦心事
>> 怎么做呢?只要尽可能先把烦心事列出来,然后挑一件事开始。这一步非常重要,它会让你把泛泛的烦恼与焦虑,聚焦到一件具体的事上。
>> 第二步:对让自己不开心的原因进行分类
>> 第三步:分析看似是外部环境的问题
>> 自己必须要先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否则自己就会吃亏。同时,结合前面两步,她还知道: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外部环境,最后才能在职场上顺利地生存下去。
>> 寻找最具杠杆效应的事,并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 第一,梳理现实可行的行动点
>> 比如,分析自己在前几家公司的工作中都在哪些专业能力上有欠缺?要提升这些专业能力,自己是要阅读相关书籍,还是要找到一两位前辈带一下?有没有第三方能成为自己的导师?
>> 第二,聚焦在关键的两三件事上
>> 第三,打造一个安全、友好的环境
>> 自信地向他人求助,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环境
>> ·分析在这段关系及相应的事件中,哪些是自己要保留的,哪些是自己不擅长,要学习的。小霜可以保留自己的一些价值观与做事方式,举个例子,她可以决定自己不像她的领导一样,脾气急,给批评意见时太直接。同时,她也要诚实地认识到,领导身上其实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比如,把握混乱局面的能力、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主动、真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请求对方帮助自己提升不擅长的事。比如,小霜可以向领导多请教如何更好地了解需要合作的部门和同事,适应他们不同的沟通行事风格,帮助自己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最佳方式,克服自己不愿主动沟通的心理。
·让对方带着自己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小霜可以让领导帮助自己在项目组中找一个角色定位,并指明她具体要做的事,逐渐地让自己与项目组的同事合作。
>> 练/习/心/得
“耐烦”是我们在练习“融入环境”这一大模块时很重要的一项修炼,它不是靠自己静心打坐实现的,而是要深深地融入环境,与让自己不顺心的人、事、物合作。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比想象中要友好得多,无论是工作上一开始持有与我们不一致观点的同事或领导,还是生活中的亲人朋友们,只要我们坦诚、理性地交流,都能找到彼此欣赏的点,并更好地互动、合作。而原来的那些烦恼,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成了一个个帮助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机会。
>> 创造选项:如何为自己创造从容选择的自由?
>> “选择权”的本质是进路,而不是退路
>> ·选项不是想象,而是用行动打造出来的可落实的备选方案。
·选项不是退路,而是进路。
>> 结合大环境,从“想要”中提炼出“需要”
>> 把自己的需求,放到大环境中检测
>> 利用已有的积累与工具,寻找选项的可能
>> 巧用“连接性”与“成长性”,激活自身的资源
>> ·所谓“连接性”,是指资源一定能帮你连接进一个网络中,而选项往往来自这些网络。
·所谓“成长性”,是指再小的资源,在进行适当的投入与激活后,都能长大。
>> ·评估连接性:有什么人、活动、兴趣平台、交友应用等,可以将她带入更大的网络,从而与更多靠谱男士交流?
·评估成长性:自己已有的关系中,哪些是可以再被启用、放大与网络的连接的?
>> 用好工具与服务,组织起资源
>> 主动行动,将“想象”变成可落地的备选方案
>> 抓住关键行动:主动开口,建立连接
>> ·主动去问:能不能加入某个线下的小组织,比如户外登山、骑行等各种兴趣小组,公益组织,吃货群,等等,这样圈子自然会打开。
·主动开口:找信得过的熟人帮忙,可以做一张图片,有自己的照片与简单介绍,留上微信号,这样会几倍、几十倍地提高结识人的概率。
>> 别将计划晾在一边,坚持行动并投入
>> 及时奖励自己的小成绩,并赋予它意义
>> 对已有选项进行清理与优化
>> 练/习/心/得
“创造选项”这一理念,最初来自我们在打磨谈判课程时的一个方法。想要赢得谈判,关键是手上有比对方更多、更好的牌(也就是选项),但选项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用行动争取。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生活与工作的很多方面。一旦开始行动,你将发现这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审视环境的过程,因为你会不断去寻找资源与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打造、重生的过程,因为在每一步努力之后,你都会将新发现的资源与机会,编织成让自己更从容、更自由选择的选项。
>> 敢于争取:如何得到并保护属于自己的利益?
>> “主动争取”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大家
>> 策略一:结合对方利益,大方展现自己的价值与诉求
>> 明确“责任”与“利益”的对等关系
>> 大方讲明白对责与利的理解,展现自己的价值
>> ·不要预设对方就是藏着坏心思,但也不要默认对方一定不会欺负自己。
·观察对方当场的表达与行动,判断对方是否有想占便宜、模糊“责”与“利”的行为。
·如果有想占便宜的行为,不要着急和对方去争论,但要冷静地把“责”与“利”讲清楚。
>> 策略二:抓住需求的本质,但在形式上保持灵活
>> 守住自己的诉求、听对方的提议、主动提出选项这三个技巧。
>> 策略三:适当合理地诉苦,可以更好地争取
>> 为什么“会哭的孩子”真的“有奶吃”?
>> 我有难处+只有你能解决我的难处+我感谢你的帮助
>> ·诉苦不意味抱怨,更不等于无理取闹、扭曲事实,
>> ·诉苦也要讲逻辑、讲道理,
>> ·要注意场合、时机与分寸,
>> 调用对方的积极情绪,更好地得到支持
>> ·渴望被认同及欣赏
·希望能找到同类
·希望有自主权
·希望自己的地位能被认可
·希望自己的角色能被尊重
>> 练/习/心/得
本节中的三项策略,既是能帮大家主动去争取的方法,也是不断加强心智中争取意识的练习。我们俩最开始也很害怕冲突,怕被拒绝,但只要用合理的方法去争取,你会发现“争取”并不会让对方有更多损失。相反,它可能会带来更多正面的东西:增进彼此的了解,也更能促进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