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度准备
最近在朋友圈分享100天习惯养成过程,今天是第10天了。
有不少伙伴来私聊,说也想开启这样的习惯养成计划,问我有没有社群或训练营,我说暂时还没有,也许以后会有,还不知道呢。
她们跟我聊需求说想法,说的都挺好,她们的习惯目标也都显而易见。
最后我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大家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说等手上的项目忙完,说等周末买好运动套装,说等状态恢复以后,说等电子阅读器回来,说等孩子奶奶从老家回来,说...
说了半天,都只是想,而不是动。
好像等所有的物质、状态准备好以后,好习惯就能自然而然的完成了一样。
为什么一定要准备好了再出发呢?这又不是买房买车那样的大事。
一个一两分钟的事情,还要各种准备和纠结,可真累啊。
再说了,怎样才算是100%做好准备呢?你怎么就确定你的准备一定是有用的呢?
你得先开始,有了实战之后,才晓得哪里需要改进,然后根据改进需求再来准备呀。
越期待完美,越难以行动,也就越不容易出现理想的结果。
适度准备是必须的,一旦过度准备,你就输了一半了。
因为先行动的人,已经去享受世界了,而你,还困在自己的世界里纠纠结结。
*不过度期待
今早跟着keep做了一组29分钟的无跑跳有氧运动,之前做的是20分钟的入门版,练了将近十天,根据那里边老师的建议,说是可以继续进阶版了。
进阶版的强度大了一点点,长度多了十分钟,所以跟着视频练到20分钟的时候,我的腿就瓢了,抬不起来,也蹲不下。
怎么办?你看人家视频里的老师做的多规范,再看看你自己,脑袋里有那么三五秒想要终止训练了,觉得自己有些差劲。
觉察到这样的想法,我选择端起水杯到厨房倒水,顺便掐断这个飘忽的想法。
饮水机里45度的温水缓慢匀速的流进杯子,另一个声音也随之出来:
“抬不起来不丢人,毕竟这样规范的训练才刚开始,你不能用自己的刚开始的状态去对标人家训练几年的熟练状态,那样对谁都不公平。”
那我该怎么做呢?
“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管好坏,先做完再说。”
十几秒钟,饮水机自动停止出水,整个人焕然一些,回客厅继续完成剩下十分钟的练习。
之后又加练了一组8分钟的肩颈训练,37分钟的运动后,开启神清气爽的一天。
你看,人在养成一些新的习惯或者完成一项新任务的时候,都有自我否定,完美主义,犹豫彷徨,想要放弃的时候。
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优先保证完成,再去迭代、修改,使之趋向更好。
今天先说这么多,bye,明天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