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多少人活成彼此不理解的模样,渐行渐远。
晚间在微博上看到的小短文,这句话便在心里萦绕不去。于是在自己的微博上又再次表达了一次。好友圈,希望有人能懂。
“你在和谁渐行渐远?”疑问来自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微博、微信社交圈评论区里消失的一个人。
不评论,也是我的日常状态。但是,私下的联系却间接地告诉我,他一直关注着,那个呈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我,一丝一毫。
“感慨一下,又不是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习惯用这种敷衍的语气跟他聊天。不管是文字,还是电话里,总是那么挑衅地。
“还有谁”。这家伙,现在语气也变得跟我一样了,总是毫不客气。
还有谁。你是说,你也一样感觉到了吗。我在心里不禁这样想着。
这世界上,一个人一生,大概会有千千万万的与他人的交集。直到生命结束时,留下不可磨灭痕迹的,是不是,只有那么几个。
过去二十几年里,真正提醒自己起着岁月警醒的,到底是什么。
家人就是家人,从出生在这个小家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彼此之间是至亲至密血浓于水的联系。不管生活要经过什么的考验,每当想起家人的期望和信任,心里就会自然多出几分无畏的勇气。随着成长,每当想起岁月在父母身上留下的痕迹,总会生出心疼与担忧。四年前,父亲亲自送我到大学报到的情景,与如今视频画面的他的面容对比;二十年前老照片中的妈妈,那个拥有美好面庞与清瘦身材的女子,与如今脸部肌肉松弛,身材发福的妇女相比,处处见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残酷。而他们清楚地选择那样的代价,换来我健康的、顺利的成长。
有时候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大人和小孩,大人倾听着小孩稚嫩的语言,就那样大手牵小手,慢慢走出我的视线。在我那么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这样牵着父亲的手,母亲的手吧。是不是每个小孩,一生中都只有那么七八九年,能够毫不羞涩无所顾忌地把手掌伸进爸妈那只厚实的,温暖的大手里。印象中,大概是十几岁的时候,跟着妈妈去市集的时候,担心我被人群冲散,妈妈还会牵住我的手。也是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牵妈妈的手是很让我温暖的一件事。所以我也忘记了,我已经无意识地习惯了不再牵爸妈的手。到了如今,更加没有机会也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我的性格跟爸妈都一样,不善于情感流露。
可是,我知道,不管我这一生与多少人渐行渐远,我都想要而且必须,永远和我的家人紧紧地结在一起。
我的爸妈,很想告诉你们,在你们看不见我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日子里,也许你们会越来越不了解你们的孩子,不知道我的工作,不知道我的生活,也不知道我有哪些朋友,什么时候遇到了爱情,什么时候一个人痛苦。但是相反,你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能够理解你们,理解那些以往,以及现在。小时候,你们一路呵护我,长大后,由我一路守护你们。
走出小乡镇,离家这几年,身边的朋友圈拓宽了很大一圈。大学同学,校友,兼职认识的朋友,工作的同事。人数不多,也不少。我不是一个特别活跃的人,大多时候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仅此而已。身边有那么几个三观略合的朋友,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不会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可是,我也常常想起这类的问题,例如,各自天涯的朋友,还有多长的时间会继续联系,再联系会不会都变了,从无话不说变到无话可说。这种,是我想到的最糟糕的情况。最平凡的情况就是,慢慢会发现对方说的话题,可能在我的兴趣范围之外,可能彼此的神经再也感受不到对方的喜爱程度,也可能,彼此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距离。
试过两三年不常联系的朋友,见面一味抱怨自己生活,羡慕别人的生活。除了倾听与偶尔的附和,我好像再也不懂怎么说出安慰的语言;
试过接近毕业的时候,聚在一起讲工作和事业的时候,我想聊聊我们过去在一起的时光。而我的朋友们却只谈未来。我好像并不想在自己还尚未入世的状态下,在别人面前画出一幅事业的蓝图;
试过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在各自天涯一方后,仅限于朋友圈偶尔的点赞却从来没有一点联系的迹象;
也试过,曾经认定为生命里重要的人,一句不爱了,从此消失在彼此生命里,好自为之,留下记忆的疮口,只待时间慢慢修补。
这世界,有多少种缘故的交集,却只有这两种不一样的结果。一种是此生纠缠,一种是渐行渐远。第一种常见于亲人,最爱的人,需要最强大的爱的力量才可永久凝结,像父母兄弟姐妹,像执子之手的恋人,以及生死患难之交,知己;第二种多见于,在一段时间内曾经重要的人,对你产生过影响的人。可能是一次帮助,一次话题的打开,参与了一段时间内你生命里的扮演,过后便演变成“很久以前认识一个人”这样的故事来。
这世间有多少交集,与你渐行渐远。抓紧该抓住的,放开应该放的,像一道两项选择题。可是,选择从作出的那一刻起,就必定会有“当初要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