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简友广场
《空海与断离舍》:心逐境移,境闲则心朗

《空海与断离舍》:心逐境移,境闲则心朗

作者: 弦音的读写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08:57 被阅读0次

空海(774年—835年),日本三大奇僧之一。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断舍离”创始人。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永田良一,真言密教实践者,社会实业家。

当断离舍和佛教相遇,会融合出怎样的心花?

山下英子女士对于断离舍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从外在、意识世界里不断探寻其中隐藏的深意。书中讲了很多,我只摘录其中感触比较深的三点:

“夫境随心转,心垢则境浊;心逐境移,境闲则心朗。心境冥会,道德玄存。”
                  ——空海《性灵集》

为何无法舍弃物品?

空海大师说:“心若存污秽,环境也浑浊”。

心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与断离舍有相通之处。

断离舍,不是简单的扔东西,整理物品,而是反映出物品与自己内在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环境调和则内心调和,内心调和则环境调和”,无法舍弃时,内在与内心,内心与环境,并没达到调和状态。

居住环境是人心状态的投影,一个人住在杂乱无章、物品泛滥的家中,原因一定潜藏在他心里。若能坚定实践断离舍,下定决心梳理内心环境,再舍弃物品,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实现内心调和,那么,过去心里的疙瘩、芥蒂也会逐渐烟消云散。

如果心里不再有芥蒂,时刻保持环境与心境互为表里,也就能长期保持内心调和,断离舍,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断离舍并非舍弃一切

“断离舍”与“极简主义”的区别

断离舍:通过舍弃物品的行为,打造一个舒适,令人心旷神怡的居住空间,令人心情愉悦舒畅。

极简主义:扔掉一切只留最小限度的必需品生活,追求空无一物的状态。

断离舍建议保留精挑细选的称心之物,提倡被精选称心之物包围着舒适地生活。有一物来,就让一物去,保持所持总量是固定的。生而为人,还是不能被物欲左右的。选物品时,审视自我与物品的关系,以此时、此处、此身为轴心,判断物品的必要性,适宜性与舒适性。

如果这样看待断离舍,行动起来应该也会变得轻而易举。


从自己实践开始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也不能强迫他人行动。

对于不善收拾整理的人来说,再怎么要求也是无用功。

如果想让家人行动起来,应该先从自己做起。我们无法强迫他人,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

自己先践行断离舍,快快乐乐的实践,并向家人展示这种快乐。这时家人大概会跑来问,什么事做得这么开心啊?起初可以煞有介事的卖个关子,说:我才不告诉你呢。然后原原本本的教给他,把断离舍的乐趣传递给他。

如果自己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锻炼者,就无法向他人传递其美妙之处。

相反如果自己意兴盎然的实践着断离舍,周围的人也会开始感兴趣,产生“看他做得那么开心,不如我也尝试一下”的念头。

实际上,只是因为自己默默的实践断离舍,最后家人也加入进来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作者建议请先从自身实践开始。

这是扩展断离舍圈子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

相关文章

  • 《空海与断离舍》:心逐境移,境闲则心朗

    空海(774年—835年),日本三大奇僧之一。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

  • 心随境转

    心随境转,境随心转,境由心生。何为凡夫?何为圣贤?“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出自佛教《无常经》。“心随万境...

  • 心与境

    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境故心。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2018-08-20

    一日一景 远舍喧哗境,网络容我心。 光移人欲飞,孤独快意生。

  •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

  • 佛系投资新解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

  • 2022-04-12

    清代的内丹家傅金铨在《度人梯经》中说: 无心于境, 无境于心。 无事则修心炼性, 临事则对境炼心。 所谓对境忘境,...

  • 境随心转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应观法界性...

  • ✨人以群分

    转发:凡夫者,心随境转。境善则善,境恶则恶,所以上升下堕总在遇缘不同! 与正见者同行,必有正见! 与邪见者同行必成...

  • 懒惰

    心太依靠,则易懒 心过随性,则易惰 心若不变,境难改 调不随性,境则静 改不随心,变则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海与断离舍》:心逐境移,境闲则心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wu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