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23210/9d49373f3ae8c2ca.jpg)
最近得闲,便一直在得到补课,放着经济学、管理学等“大部头”,首先看完了《中国史纲》和《西方史纲》,没错,我就是那种喜欢一本正经看闲书的人。
这两门课称得上都是一口气看完的,就一个感觉,以前的历史真是白学了。学生时代学的就是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件,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但是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特别是其发生的原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施展老师和李筠老师在这两门课里面的精彩分析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些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对历史进程的推进都娓娓道来,十分精彩,忍不住要拿两课做对比了。李筠老师也说,学习西方文明,是为了更了解我们自己。
大国VS小国
我觉得中国史纲里的中国文明的主线是疆域,施展老师认为中国是由中原、草原、高原、海洋、西域几大地理模块的力量相互影响塑造而成,特别是中原和草原的博弈。
以长城为界,汉人王朝始终无法统治长城两边,而草原王朝却可以。比如金、元,特别是我们最熟悉的大清帝国,实现了古代中国最大的领土范围。为什么呢?
因为中原和草原是两股不同的力量。中原富庶,但是力弱;草原贫瘠但是力强。简言之就是中原有钱,草原有兵。
所以,中原帝国免不了有边患之忧,长期被草原部落侵扰,而且骑兵强大又跑得快,一时半会打不败,汉武大帝与匈奴之战败光了大汉江山。
但是,如果是草原帝国统治了中原,那么皇帝就能用中原的钱养草原的兵,矛盾一下子就解除了。便能同时统治长城内外,换得和平。但是如果草原帝国皇帝放弃草原部落,完全汉化掉,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中国是一个长期大一统的国家,而西方却从未像中国式统一过,就算出现过大罗马帝国,日不落大英帝国,那其实是封建制,行政上未做到帝国统一。
主要是地理位置受限,税务收取入不敷出,管理成本太高,没有办法建立大一统帝国。而中国疆域连绵,人口集中,可以很容易实现财务管理,适合帝国制。
所以,中国之所以是大国,西方之所以邦国林立,这是先天条件决定的。
中国哲学VS西方哲学
我觉得西方史纲里展现的西方文明的主线一直是个人与信仰的博弈。
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思想家当属诸子百家时代,儒、法、道三家均发生过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家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统一,没有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没有大汉帝国的家底,但最后以儒家思想的胜利成为了古代帝王的统治工具。
而西方哲学就比较传奇了,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就发展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度,当全世界都还在崇拜神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思考人的价值了。其人文、理性和民主的思想可以说奠定了现代思想文明的基础。
但是,却犹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古希腊被古罗马灭了。又经过了1000多年的中世纪,经文艺复兴运动,再次归来,经过一次次战斗,终于成为了现代西方世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
东方文明中的儒家思想更强调家、国,比如包办婚姻,这是多大的家长权利啊!还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西方哲学更强调个人意识,这就塑造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特别是一些西方教育理念的输入。比如,跟孩子谈民主谈平等,但我们又不自觉拿出儒家思想中的家长权威去发布命令,完全忘记了尊重孩子个人意愿,而且很多孩子也不懂得如何争取和坚持个人意识,这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
其实,我们现在的家庭礼仪已经比较模糊了,很多家庭偏于接受西方的模式。但是我们可以看看韩剧里面,晚辈战战兢兢对待长辈训话的样子,再对比美剧里面的亲子关系,不同点立马就出来了。
虽然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与人之间发生着深刻的联系,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纵观历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好像都是在相互寻找。
丝绸之路、大航海、互联网,“我们”总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和“他们”,那么,然后呢?用老师的话说。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未来属于谁,得靠创新型经济去争夺,它不会自动就掉进中国的口袋。西方与我们将是长期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而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传承,作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国家,也只有让自己的视野和精神格局,上升到世界的高度,才配得上它的精神内涵。
所谓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尽在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