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有消息称腾讯阿里巴巴正在考虑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
腾讯则可能将允许用户在微信上更方便的分享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的信息,或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务。
受此消息影响。
腾讯阿里股价双双上涨。
这事儿有多违和呢?
就像拜登和希拉里突然上演起了“黄昏恋”。
毕竟。
这些年。
腾讯和阿里可没少给对方使绊子。
而且。
腾讯和阿里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握手言和”到底是为了反垄断,还是想要制造更大的垄断;开放的程度如何、对其它诸如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平台有何影响?
这些都需要仔细考量。
①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
▽
毕竟。
腾讯和阿里相爱相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1998年成立的腾讯。
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
前者由最初的网络寻呼系统拓展出QQ和微信两大超级应用,坐拥庞大的社交流量在社交、游戏、音乐、网文、支付等领域呼风唤雨。
后者从最初的黄页挖掘出支付宝和钉钉两大杀手级应用,围绕电商流量更是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中国互联网由实向虚的历史进程。
至今。
两者的市值都在4万亿人民币左右。
曾经的三大巨头BAT。
百度已经不配拥有姓名。
市值到了这个级别。
也就难免磕磕碰碰。
更何况。
对于这种在单一领域发展到了瓶颈,开始百花齐放谋求更大、更广、更深发展的资本帝国。
不管是资本本身的逐利性?
还是企业本身想要做大做强?
它们都不可避免伸出自己的资本和生态“触手”。
有些摩擦。
这很正常。
只是一不小心。
这两家公司自己盘根错节也就罢了。
还在中国现有的互联网生态中划出了一道针锋相对的“三八线”。
腾讯的思路是“流量普惠”。
拿流量、资金以及部分非核心业务去换外部公司股权,不控股只占股,如京东、拼多多、美团等。
阿里的思路是“流量反哺”。
以收购为主,如优酷、UC、高德等,再将业务整合到自有业务生态。
这还没完。
不知不觉两家的战争已经“白热化”。
标志性事件:
2013年底。
淘宝为了“保护用户消费安全”和“防止用户被骚扰”就正式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
2014年初。
微信红包突袭支付宝,硬生生从阿里盘子里分去了一部分蛋糕。
而后。
8年内。
腾讯阿里这两大巨头的业务触角已经无处不在。
毕竟。
腾讯的“数字化助手”和阿里的“数字化操作系统”本身并无多大区别。
不过。
也正因为腾讯和阿里的“扩张”思路不同。
马化腾和马云的饭友差别也挺大的。
腾讯“分流”之下朋友越来越多。
马化腾“集结”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阿里“卖”了一个又一个队友。
马云早早“出海”走起了国际路线。
②
生态开放势在必行?
▽
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考量。
腾讯和阿里慢慢建立起了各自的“围城”。
淘宝不用微信支付。
微信禁止淘系链接……
不过。
在腾讯和阿里各自的“生态园”里。
因为其功能、服务和业务足够丰富,即使它们各自形成了“流量闭环”,冲突更是从腾讯VS阿里蔓延到了各自的代理人大战:
美团VS饿了么;
腾讯视频VS优酷;
企业微信VS钉钉;
微信支付VS支付宝;
猫眼VS淘票票;
同程VS飞猪;
京东VS天猫;
拼多多VS淘宝……
腾讯和阿里的战争可谓无处不在。
不可否认:
这种“双巨头对标式”竞争让一些企业获得了更高的估值、让一些用户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过更多的优惠、也让互联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高速发展。
但是。
当这种竞争分出了胜负?
又或者是背靠的腾讯和阿里有选择性的跟进放弃?
当每个平台都能根据资本的意志自行其是?
烧钱;
提价;
二选一;
恶性竞争……
这些副作用就会层出不穷。
而这时。
已经不只是两个平台、平台上的用户、平台背后的资本以及整个市场都会“身不由己”。
甚至感到“窒息”。
明明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
互联网世界却成为了孤岛?
而这也是阿里被罚182亿、腾讯被禁止虎牙斗鱼合并的部分原因。
反垄断。
早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7月13日。
中国互联网大会“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论坛”上。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百度、京东、科大讯飞等33家互联网企业签署了《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反垄断自律公约》。
腾讯和阿里“和解”?
第一:是因为市场和政策的需求
在欧美互联网加速“科技脱钩”的现在。
我们需要集中精力突破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腾讯阿里可以帮不上忙,但决不允许它们出来“捣乱”。
毕竟。
现在的它们一举一动都能引爆社会舆论。
第二:是因为用户和商家的需求
腾讯和阿里互相“屏蔽”。
这让我们失去了部分“互联网”自由。
对于用户来说:
由于平台之间相互制衡,平台之间的跳转就会被复杂化,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会打折。
对于商家来说:
由于平台之间相互制衡,商家在平台上的推广就会遇到死胡同,凭空多出更多的成本。
第三:是因为腾讯和阿里的需求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
腾讯的敌人抖音、阿里的敌人拼多多愈战愈勇。
这是两者都感到头疼的存在。
用户在抖音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这让微信痛入骨髓,Tik Tok在海外的发展更是让腾讯眼红。
近年来拼多多“入侵”阿里的基本盘,蚂蚁金服上的失利、大文娱不见起色、云计算也遇到了瓶颈,幡然醒悟的阿里自然拿拼多多当眼中钉。
更何况双方的背后还有一个隐形对手——华为。
毕竟。
腾讯和阿里没有绝对死磕的领域。
“合作共赢”。
双方都能抽出时间和精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取长补短”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这里。
也不要觉得腾讯放行阿里有多吃亏。
毕竟。
阿里这一次让出的可是支付宝的份额。
再不济。
还能为游戏直播、腾讯音乐、增持美团打一波“掩护”,也为阿里刷一波“好感”。
③
生态开放后的想象力和隐忧?
▽
虽然说开放生态势在必行。
但其实。
腾讯和阿里从来就没有彻底撕破脸。
毕竟。
早前阿里就已经在微信上架了闲鱼、1688、盒马集市、菜鸟等几款小程序。
这一次生态开放。
看起来“雷声大”。
但对于阿里来说,虽说放弃了一部分支付份额,但却换来了腾讯的庞大流量,有机会和京东、拼多多“公平竞争”。
对于腾讯来说,微信支付增量倒是其次,和阿里暂时休战,它就有机会全力应对字节的“挑衅”。
不过。
这一次腾讯和阿里的生态开放也不必指望太多。
此次表态。
有多少是为了应对反垄断暂且不说。
一者腾讯阿里没有足够的信任基础。
二者。
从滴滴、满帮到快狗,双方的决战还在继续。
此前。
腾讯还花了4亿美金增持美团0.2%的股份,可见美团和饿了么的战争暂时也不会停止。
表面上看:
腾讯和阿里已经握手言和了。
但他们底下的“小弟”依旧需要真刀真枪排出个一二三。
也就是说:
整体上的大战不会有。
但局部战争很可能还会继续。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互联网上从来没有永恒的霸主。
自然也不会有永恒的敌人。
这一次腾讯阿里世纪和解。
也不过是因为和解最符合双方目前的利益。
只是。
京东、拼多多和字节跳动恐怕需要“长点心”了。
因为。
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
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主?
更何况。
它们已经暂时性抛弃前嫌一致对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