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石之言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学习写作,
逃不开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字。
从最早结绳记事开始,
人类已认知到自己的思维一定需要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表述。
对于中国人来说,
最初的发音到简笔的图案,
从象形的文字到简化通行,
文字的不断变迁,
以及文字在当前的最终呈现,
既是历史,
更是拥有生命的独立个体。
在大学里学习古代汉语,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六书”
而六书中,最末的转注与假借可以归属于用字法,
真正意义上的造字法,有四种。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就是依样画葫芦,
而指画则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而形声,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为一个新的字。
从六书到繁体字,
再到今天的简体字,
说“每个字都有历史”,
并不过份。
因为方块字之美,
就在于时光与尘埃的混搭中,
沉淀下来,寓意深藏,
因为方块字之惑,
就在于历史与韵味的浸染下,
烘干晾晒,回味无穷。
而对于学习写作的人,
其实最需要的一本写作工具就是《字典》,
当然,高大上者可以备上《辞海》一套,
以我的经验来说,
不同年度的《辞海》会存在一些差别,
但是,都是不错的。
《字典》让我们懂字,用字,
而《辞海》,
则让我们懂得字的历史。
提笔之时,
想想每个字的韵味与历史,
说不定,就会得到新的体悟,
激发新的思绪。
(转载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