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人生拥有无限种可能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人的一生,只运用了他自身能力的10%,还有 90%的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美国学者米德也提出,人这一辈子只开发了自身能力的 6%;苏联学者伊凡也曾说过:“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会毫不费力地学会 40 种语言。”
深海中,有一种鱼由于不需要看见外界,它们的眼睛就慢慢退化了。那么,对于我们人来说,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去发现潜能,并激发它,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真正的闪光点和能量所在。
潜能需要被唤醒、激发,而挑战、逆境、挫折都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不断开发自我潜能的过程。面对人生中无处不在的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借助潜能,努力向前,超越自己。
尼克·胡哲因患有一种叫作“海豹肢症”的病,所以他生下来就没有四肢。无论走到哪里,尼克·胡哲总能听到刺耳的嘲笑声。他的父母也对他充满了绝望。为此,他曾自杀过三次,但都被人救了下来。
在13岁那年,尼克·胡哲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励志的文章,文章中讲了一个残疾人为了完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的故事。尼克·胡哲被文章中主人翁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到了。于是,他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把“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当作人生的信仰,他学会了刷牙、洗头、骑马、打鼓、游泳、踢足球……
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他还要激励更多人追求人生的成功。他到世界各个地方进行演讲。至今,他已经演讲了一千多场,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今社会中存在一种挫折教育,说挫折教育可以激发潜能。这与我们上述所说的尼克·胡哲的成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挫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但需要一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挫折,并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二,你越看重名利,名利越远离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都在追名逐利。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会受到很多的诱惑,如金钱、名誉、权力等。我们拥有了这些,纵然可以让自己风光无限,受到世人的追捧,但是这些又能真正带给我们什么呢?这值得我们世人深刻反思。
在名利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宁静淡泊、知足常乐的心态。来了的就欣然接受,失去的就淡然放手。面对鲜花和掌声的时候,我们不得意忘形;别人对我们冷嘲热讽的时候,我们也能保持平和,不愤懑,不颓废。
钱钟书出身书香门第,在他还是青少年的时候,他就喜欢读一些经典古籍,这为他以后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钟书10岁的时候,在东林小学上学,因为其在国文和英文上面的造诣非常高,在 19 岁的时候,他就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可谓是少年得志。
清华大学毕业后,钱钟书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两年后又和自己的妻子一同去英国留学。1938年,钱钟书又被自己的母校聘为教授。后来钱钟书开始写作,先后创作出《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后来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相继出版,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的联合拍摄,全国掀起了一股“钱学热”。有一些记者还将电话打到了钱钟书的家里,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们为了能够让钱钟书接受自己的采访,想要用丰厚的报酬来打动他,但是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机智回答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怎么还会迷信这东西?”
就这样,钱钟书一直坚持自己,毫不为名利所动,一如往常地平和、踏实。对于一些人的赞扬,他都一笑置之,因此就有些人认为他自视甚高。但是他的妻子杨绛理解他、支持他,希望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学问。
林语堂曾经说:“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这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面对成功和失败的时候,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种胸怀,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三,“钢铁”是淬炼出来的
希望不是巨额的财富,更不是高贵显赫的身份,它是我们面对磨难时能支撑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信念。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害和磨难,这个时候,能够陪伴我们走过风雨、度过坎坷的只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有了希望,就有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决心。希望可以让我们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褚时健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企业家。他是一个跌得很惨却不忘初心的人。1979年,51 岁的褚时健,接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厂子—玉溪卷烟厂。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十八年后,这家工厂成为中国有名的企业—红塔山集团。褚时健也被称为中国的“烟草大王”。
在褚时健71岁的时候,他因为经济问题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来,生活又给了他一次打击,他唯一的女儿在监狱中自杀身亡。几年后,褚时健被医院查出患了糖尿病,身体一度非常虚弱。于是,他就被保外就医,回到家里进行休养。
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很多人以为褚时健会选择后退,悠闲地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但是褚时健没有选择后退。他决定重新再来。在74岁那年,褚时健承包了 2400 亩的荒地用来种植橙子。我们都知道,橙子树要结出果实需要六年的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褚时健要在自己 80岁的时候才能够看到自己种植的橙子树结出果实。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褚时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世人,只要心怀希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一定要知道:生活会不断地给我们重创、打击,将我们伤得体无完肤,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希望,要永远满怀希望向前行。
邹韬奋说:“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
钢铁是在烈火和冰水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它坚硬无比。不放弃希望可以产生两种结果,要么依然没有解决困境,要么成功脱困。但是放弃了希望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陷入困难的泥沼中,难以自拔。既然有可能拥有不一样的结果,那么我们何不充满希望奋力一搏呢?
罗兰说过:“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希望是我们前行的指明灯,有了希望,即使前路再曲折,我们也无所畏惧,依然能够昂首阔步,大步向前。
关于作者:冯耀龙,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EMBA班客座教授,企业营销策划专家、从事企业一线管理、品牌策划和营销实战逾三十年,同时也是演说家,全国发表公众演说愈三千场。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梦想的力量》,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