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黄金时代》后,乱七八糟的感受。
1.如何让颠沛流离充满美感
虽然出身名门望族,却天生叛逆。在民国年代,在遥远的东北,萧红摆脱开旧式家庭之后的生活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贫寒交加”。虽然有了后来与萧军的相依为命,两人仍要时时面对入不敷出,家徒四壁的景象,甚至这个家也不能称其为家,只是租住的房子。但是他们却像两棵倔强的树一样执着成长,哪里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理。
那斑驳的墙壁,他们靠着;仿若几十年没打扫过的屋子,他们住着;不合身脏兮兮的衣服他们穿着。有点洁癖的我,理智在抱怨着,你应该觉得好脏不好看。可是我却没有,我却没有任何不适。相反我觉得很美。因为我爱上了片中的人,他们洋溢激情的青春,跳动在躯体中的灵魂,那么炫目,超越了物质,超越外形。他们的激情与思想,宛如雨后彩虹,一出现在天空,就让你再也看不见其它。
这里不得不说导演的处理,那个年代的房子、道具不好找。导演女性的细腻优势就发挥出来。还有镜头基本上都是近景,人物特写,最关注人物的眼睛,神情,思想的波动。摄像机就像被他们脸部传达的灵魂吸过去一样。演员都要经得起这样拍,不仅上镜,还要演技了得。整部电影先后出场30多位文艺工作者,每位都要有血有肉,个性分明,实在不易。他们大部分还要直面摄像机独白,更考验功力。
镜头还非常擅长运用光线,明暗虚实,把观众的视线转移到它想让你关注的东西。这也是呈现美感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美术指导张叔平的加入,这位王家卫的老搭档,无疑让电影在美术效果方面呈现出诗般美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辗转南北。地点转换,季节转换,镜头都会用空镜头展示出来,每个镜头都精雕细琢。东北粗犷却刺骨的雪景,上海的温润精致雨景,武汉水天一色的茫茫江景,陕北干苦的土窑烟尘,重庆、香港的战乱恐慌……童年时与大自然同呼吸时的无忧无虑,医院寂静无声白色清冷,文人好友聚会聚餐时暖洋洋阳春白雪,苦闷彷徨时的烟卷烟圈,朋友交心时周遭的空气随之颤动!这都拍出人的精气神。
2.它叙述,他叙述,她叙述
电影一般忌讳多角度叙述,那会破坏电影的整体时间性,破坏代入感。故事讲不清楚,看片稍有不专心的观众立即会糊涂。然而处理好,又会产生超越第三人称叙事的强烈情绪宣泄。
萧红一生短暂,年仅31岁。她的故事有部分呈现在她的作品中,也出现在了爱人和朋友的作品中。这些叙述中都曾出现了罗生门,比如她和萧军分手那段。还有更多故事她还来不及写,吞没于历史长河中。
一直以来,人们对她的作品也有争议。她并未像当时大多数文人投入到战争洪流中,走到主流第一线,比如她的爱人萧军选择了打游击站,比如当时同为才女的丁玲选择写作抗战文学。甚至抗日战争时,她还拿起笔写了一部回忆童年的《呼兰河传》。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她是个稍嫌任性,不懂得投机取巧、不太不识时务的作家。
直到近些年,大家才一致认为她的作品超越了时代,是可以跨越年代的经典之作。她从人心灵出发,自然生发,文字中充满灵性。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感受时代。她的作品文笔优美,感情充沛,在信息发达的当今时代读起来仍旧充满美感。就像电影里大部分文人评价,她是位用天分写作的作家。
所以电影不单单是在演故事,还在讲故事,说故事。甚至让角色穿越时空,来到另外现场。经验阅历都丰富的编剧和导演这样安排,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爱极了萧红。他们想尽力还原历史,还她一个公道。这一切也都是,他们不想让观众自由评论她。
3.又说本色出演
记得张国荣生前曾被困扰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因为出演《春光乍泄》获得提名,却因为一条“本色出演”的理由,错失影帝。当年的奖颁给了同为主演的梁朝伟。大抵因为非“本色出演”。
如此说来,演员在影视剧扮演动物、植物或者器物,肯定是百分百非本色出演,其他的表演,均可划入本色出演。
所以,汤唯之所以被选来演萧红,你大可认为她是因为太有那个年代文人的气质了,比其他演员长得更像萧红。
不得不说,她就是《色戒》中扮演王佳芝最好人选,她一出现,就充满着说服力。但是她演《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没有小三那种缺乏道德束缚感的随便气质,她演《晚秋》,女罪犯被关押7年那种痛苦到无法解脱的心理阴影,也稍嫌欠缺。她是位如此敏感,有才华却落落大方,有独立思想的现代知识女性,或者说文艺青年。
所以其实不管她演得如何,她被选来演萧红,已经是最大的肯定。她已经在这个角色上成功了一半。——这或许就是给张国荣的理由,你看你都不用怎么演,因为你本身就具有那个气质嘛。
其实非也。再气质相像,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具肉体,甚至是跨越年代的两具肉体,更重要的是头脑里的思想理念,不是天壤之别,也是大相径庭。而且表演和生活完全两码事。
个人觉得汤唯还差一点点那种被命运推着走,不得选,没有解脱的悲苦感。她个人机遇比较平顺,没吃过大苦,性格比较乐观,在悲情方面的投入不够充沛,说服力不够。
不过气质仿像,已经算比较圆满了。隔了百年,还能有同样气质的女星,这一点已经足以让人觉得幸运了。
4.黄金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却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萧红在写给萧军的信中如是道。
她只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思想用一只笔写下来的女作家。感性,自由,不希望被束缚。
她没有太丰富的阅历,没有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更没云游四海,却能够从以自己敏感的直觉,写出这样的句子,写出对整个时代的感受,不得不佩服她的洞悉能力。
可以自由写作,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她认为自己是在黄金时代。导演觉得,她在物质上那么匮乏,却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黄金时代,非常了不起。
民国年代是让很多文人向往的黄金时代。旧的腐朽的思想观念在摧毁,新的思潮在翻涌,然大局并未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思想活跃,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但却又不放任,大家仍旧守道德和礼节,保持着文明作风,保留底线。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也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我想导演用这个词作为一部传记影片的名字,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向往,而萧红就是那个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