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仓在《小说选刊》公众号“抗击疫情,公益阅读”专栏分享了他的中篇小说《上海反光》。小说中,父亲第一次来到儿子工作的城市上海,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已身患绝症。小说的结尾,儿子捧着父亲的骨灰盒回老家……
而儿子的同事小叶,全程陪同这父子俩。每看到的一个景点,小叶的心上都像捅进一把刀子,因为他的母亲一直想来上海看看,小叶总想等到自己混得像个样儿再接她来也不迟,可是,他的母亲说走就走了……
父母的愿望,我们不是不懂,只是总想着要等待最好机会才去帮他们实现愿望。殊不知,就在等待中,也许父母正在离我们远去……
比如,很多父母的心底藏着一个“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望——
01 其实,爸妈也很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有很多老人其实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者是向往和好奇,或者是为了了却心愿,又或者就是看看儿女工作生活的地方。
我的老妈有一段时间跳完广场舞回来,总是有意无意地跟我提起香港、澳门。“维多利亚港的灯光秀很好看。”“澳门的赌场里还有一条河呀!”“从珠海过澳门很近吧!”
听了几天我听出端倪来了,原来老妈的舞伴有去过港澳的,她也很想去看看。
老郭在小县城的电影院当了一辈子放映员,“XX电影制片厂”这样的大字他不知在屏幕上看过多少回。退休后,他有个心愿,就是能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看一看。
曾经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姥姥来自马尔代夫》,姥姥看电视上马尔代夫的海看得傻了眼,从此对马尔代夫念念不忘。
但是——
总是为儿女着想的老爸老妈们,往往因为怕耽搁孩子们的工作,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怕浪费孩子们的金钱,从不会主动提出去旅游的要求,或者拒绝孩子们带他们出去的建议。
02现实,意外与明天不知哪一个先来
为人子女的,也有很多能读懂父母的愿望;他们都许诺,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就带父母去旅行。但是,谁也不知道,意外与明天哪一个先来。
我的一个姑妈在疫情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两个女儿都远嫁,一个在西安,另一个在南京。她们怎么也没想到,头一天还视频通话的妈妈竟然离开这个世界了;怎么也没想到,去年春节回家竟是见妈妈的最后一面。(今年春节因为疫情不能回来)她们怎么也没有办法接受,连回来送妈妈最后一程都不能……
意外,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一个叫倩倩的武汉女孩,她家里的桌子上还摆着妈妈写的纸条。“你的面粉过期了,我给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她还想着下一次妈妈过来就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小包装的面粉,或者是妈妈买好面粉带来给她。可是没想到,再没有下一次了。
母亲感染新冠去世了。因为是特殊时期,她都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只能朝着殡葬车开走的方向,长跪,极力把目光伸向远处……
一直以为,日子就这样流淌,每一天都一样,一直到永远;可是,就在猝不及防间,一切都天翻地覆。所有的对父母的承诺,都成空……
03切实,疫情一结束就带爸妈去旅行
和父母出去旅游一次,真的很难吗?
清朝的彭端淑在《为学》中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者,则难者亦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在很多时候,“难者”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怪兽”;当开始行动时,这只“怪兽”便不战而败了。
山东男子李明18年来每年都带老母亲旅游。18年前,李明的父亲去世了,眼见母亲郁郁寡欢,他便带母亲去旅游散心。换了个环境转一转,母亲的心情好多了。回家跟邻居说起旅游的见闻感受,很是开心。于是,李明决定每年都带母亲出去旅游。
李明说:“母亲的时间好安排,只要我请好年假,定好行程就带她出发。”李明今年57岁,母亲85岁。
晓真的父母年过花甲了,一直生活在山村,想看一看海的样子,是他们的夙愿。今年春季前夕,晓珍放下了手头的事情,一家三口加父母共五人到了百里之外的北海银滩。
平安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在网上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晓真感慨,真有点“与时间赛跑”的味道啊!很庆幸,跑赢了!
不要羡慕别人带父母周游列国、环球旅游;不要觉得带父母到邻近的景点去走一走不值得。在父母心中的天平上,万里之外的旅游和百里之外的旅游是等值的。
如果说,还需要等待的话,那就是,等待疫情的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