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1801/825bbbe26b50c5b1.jpeg)
昙摩谶(音趁),南北朝时高僧。
昙摩谶大师是西域罽(音寄)宾国人,他学习过各种佛经,曾和智嵩大师一起翻译过《涅槃》等十几部佛经,还通晓术数、禁咒等,曾预言其他各国的安危,多有应验。
当时,北凉国君沮渠蒙逊(人名)在凉州,喜好佛教。沮渠蒙逊经常以国家大事向昙摩谶大师咨询。
而北魏皇帝听说昙摩谶大师后,就命沮渠蒙逊将昙摩谶大师送到北魏京城。沮渠蒙逊既不想送又害怕北魏的威胁,于是就派人杀了昙摩谶大师。
但昙摩谶大师早就知道了。
杀他的当天,昙摩谶大师对弟子说:“今天有客人要来,可以早点吃饭以方便等客人来。”刚吃完饭,来杀他的使者就到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知道自己的命运。
顺便说一句。
为什么昙摩谶大师明知有人要杀他却不逃走?明明可以“躲过”,却安然接受这一常人根本不可能接受的结果?近代佛门泰斗、世寿120岁的虚云老和尚,有过这样一段话,也许可以解答我们的疑惑。
“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由此反观我们,人生各种大小不如意事,我们总是愤愤不平,哀叹命运不平,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挣扎、逃避、乃至拒不认命,可到头来何曾真正地挣脱过?
我们从未认真地想过,像昙摩谶大师和虚云老和尚一样——接受一切的不接受,才是真正结束的开始。
当因果来敲门,开门就好。
(史料选自《魏书·释老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