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走远了吗?----《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2018年走远了吗?----《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作者: zl爱思考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21:58 被阅读0次


[基本介绍]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的作者是何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本书于2019年1月出版。罗振宇在那一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强力推荐并加以演绎。

这是一套年度报告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何帆表示他将每年写一本,一共写30本,写作时间跨度为30年。这本书的年度主题是冲击与反转。对这个主题最简单的阐释是:2018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各种冲击,但历史从来都在势能凝聚处出现转折。

本书共有五章:

第一章 怎样观察一棵树

第二章 在无人地带寻找无人机

第三章 老兵不死

第四章 在菜市场遇见城市设计师

第五章 阿那亚和范家小学

事实上,读完第一章,就可以基本掌握整本书的逻辑脉络和主要观点。

在第一章中,作者不仅介绍了他观察和研究的方法论,表示将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地观察中国的变化,进而预判未来趋势、展示历史面貌;而且他还阐析了快变量和慢变量、大趋势和小趋势的关系,表示将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随后他预告了在2018年的旅途找到的5个新变量,并逐一做了简要概述。这五个新变量分别是: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第二章到第四章,作者对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四个变量分别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每一章对应一个变量。在这些章节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事例,这些事例及其主人公都是他在2018年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市、巡游了十多个国家,拜访了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沙里淘金挖出来的。

[详细解读]

从作者拟写的章节名称就可以看出,何帆的文学功底相当的不错,在理性分析中还透着点诗意和情怀。所以,接下来,我会更多地直接引用他的文字。

1、像观察一棵树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三种观察方法。

一种是鹰眼视角。作者表示,他会尝试用一种“鹰眼视角”来观察那些变量。“”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向远望,方圆10公里的视野都能尽收眼底;盯住看,地上跑的一只兔子的毛也能辨认清楚。我会既让你看到生动的细节,又让你看到宏大的全局。”

一种是长河模式。长河模式是单向度的,它通过描述历史这条河流的曲折行程,告诉我们历史的最终归宿。

一种就是大树模式。“大树模式是多维度的,它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帮助我们去体察母体的生命力。 当我们选择了大树模式而不是长河模式时,你就会发现,我关心的并不是如何复述历史,而是寻找一种历史感”。

“历史远比影视作品更精彩。野火烧后,新木丛生。2018年,我在灰暗的背景下发现了很多亮点。这些亮点提醒我们,历史正在向一些隐约的方向突进。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2018年视为一个新的起点 ”。

2.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作者说他继承的是麦考莱的著史传统,为读者“窥见真相的全貌”的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在这个时代,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筛选。对快变量的迷恋,让我们迷失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只看到眼前,看不到全局。慢变量看起来没有变化,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看起来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容易忽视慢变量,但慢变量才是牵引历史进程的火车头"。

"慢变量是一种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 如果你观察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去看三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就行: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

"当人们都在讨论哪里是风口、什么是潮流的时候,我会带你去看洋流。风口不重要,潮流不重要,洋流才重要。洋流发生在大洋深处,表层的洋流有两三百米深,这股洋流又带动更复杂、更湍急的海水流动。洋流没有潮水喧嚣壮观,不如台风惊心动魄,但只有洋流才能带你到很远的地方"。

"找到了慢变量,我们就能找到定力,但找到了小趋势,我们才能看到信心"。

作者说,小趋势的特点是:必须足够小,才能显示出锋芒,但又必须足够大,才能彰显出力量。而之所以会出现小趋势,是因为首先有了大趋势。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马克·J.佩恩的定义,小趋势就是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发展初期看大趋势,发展后期看小趋势。

变量1-大国博弈

这个变量意味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凶险。 仔细观察中美贸易的结构,理解了国际贸易的本质之后,就不会对贸易摩擦本身过于悲观。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点,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

在这里作者用了一组很有意思的词,“想要下车的人”和“”坐上快车的人”。

作者说,在美国出现了一群想要下车的人他们导致民粹主义兴起,美国政治进一步分裂。而在中国却有一群坐上快车的人,他们对全球化、技术进步持有更开放、乐观的态度。 当想要下车的人碰上刚挤上车的人,就会出现分歧和冲突。

变量2-技术赋能

作者给这个变量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在无人地带寻找无人机”。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当技术的性格和市场的性格匹配起来,才是真正的佳偶天成。

作者看到的小趋势是,“有些新技术在看起来离新技术最为遥远的领域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并能通过为普通人赋能将这种潜能进一步放大”。

作者举了工业革命的例子,以此说明促使美国成为工业大国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不是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一应用技术;美国之所以出现流水线,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性格恰好与美国的市场性格匹配。

这意味着我们在判断技术发展的前景时,不能只看技术的先进程度。因为决定未来新技术影响力的是其能够发现的应用场景。

变量3-新旧融合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传统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经验,这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无法替代、不能忽视的。

作者看到的小趋势是,“有的传统企业已经学会了新兴行业的打法,它们就像老兵穿上新军装一样,会从一个别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发起反击。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兴行业正在拼命向传统行业学习,大量的老兵也在涌入新军”。

作者举例分析互联网大军为何攻不下汽车行业的城堡,以此说明互联网行业深入传统行业的腹地之后,就会逐渐意识到,它们的三大利器(数据+技术+资本)是有局限性的。 互联网行业善于应用大数据,但传统产业的优势是小数据,即跟某个具体客户的深度体验、某个具体生产环节中的微妙变化相关的数据;互联网行业精通面向消费者的技术,但疏于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的技术。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对所有的传统产业发起“降维打击”,相反,互联网行业自己的发展已陷入低谷。你不能只锻炼自己的互联网思维,还必须对传统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畏。

变量4-自下而上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

作者观察到的小趋势是,“多核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收缩”,而保持了开放性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精明收缩”;很多城市、很多社区正在爆发“颜值革命”,街道和社区正在变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

作者描述了东莞、义乌等城市活力,以及菜市场等生活场景,以此说明自下而上的力量,并且提示我们要学会用生态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要尊重基层创新,不能低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变量5-重建社群。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重建了社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人们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

作者观察到的小趋势是,“在某些地方,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条件的变化和核心人物的推动,出现了一种“从云到雨”的趋势,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虽然重建社群的力量现在还很弱小,但假以时日,这种力量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公共秩序”。

作者举了河北省秦皇岛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为例,以此说明重建社群值得期待。

[写在后面]

时至2020年10月,再来读这本书,并且还一板一眼地记笔记,似乎有那么点可笑和不合时宜。可越是这样,对作者的敬意越浓。

我们都参与到了历史中,可往往“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对身处的这个时代懵懵懂懂,对趋势和变量更是看不清、看不懂、看不透,被裹挟着兜兜转转、跌跌撞撞。而一旦经人分析、点拨,回过头来看一切又似乎都是笃定的,我们甚至会感叹“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我咋就看不见呢?”

我喜欢作者对历史进行深度解读中呈现出的这种沉实厚重的感觉,而我也深知能够看见实属不易,而且能把自己见识第一时间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接受历史检验得,这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

因为懂得,所以敬佩。

2020年初,何帆审视中国经济基本盘,回顾了2019年最重大的5个变量:教育、代沟、市场、全球供应链、技术创新,并且提出从小趋势变成大趋势,背后的机制就是演化算法。通过微观的抗争、宏观的扩散,用演化算法去试错、突变、适应、协作和混搭,我们可以演化为未来新的物种。当然,对此书而言,这已是后话。

眼看2020年只剩最后一季,何帆老师的年度报告系列丛书之三是否已初见雏型?翘首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走远了吗?----《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ey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