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黑泽明
以前看一本书时,作者提到了自己团队中的成员多是一群自我厌弃者,他们也许是边缘人,也许是曾经的多次“失败者”,也许是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一些人,也许是不受关注的人…
但是呢,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渴望证明自己!
这种渴望非常的深刻,深刻到生成了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就如顽疾如影随形噬咬着心灵
当时还激发了一些共鸣,突然间感觉,自己仿佛也如自我厌弃者一般,只不过这更多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哀嚎罢了
每次这类发现,最开始总有一点欣喜,好像又了解了自己多一点了,其实继续追问的话,又发现就像一只蛤蟆在照镜子,每次这样的经历,都会把自己吓出一身油来,如果是创造了一些价值,油还有一些用
继续探究又有一个发现,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疑问中的一种,也许这样的描述可以找到一种熟悉感,其实呢,也只能大概看到其中的一个侧面
这里,伴随着关于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和实践,所以经历过去追求财富,帮助他人,寻找大意义,最后得出一个经验: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逃避做自己
世间万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水可化为雾,可化为冰,可化为气…,他的本质一直都是水,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去发展变化
人也本应该如此,但我们总容易被蒙蔽,被富有经验的牵引,被学识渊博的影响,被取得成功的定义,最后全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或者成功的发展成了奇怪的“自己”,我们就成了环境的产物
世界不需要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不需要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技能,更不需要完全重复的,拾人牙慧的知识
这时候,就要回到我们的原点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据说一个人两岁左右的核心人格就成型了,有些研究甚至提到了出生后4-6个月左右就有个大体的模样了
这里还提到驱动我们成长的四种因素:力比多(繁衍生息相关的),攻击性,自恋和关系
所以自己记忆深处和这些因素相关的,也许就是核心人格的出处
其实呢,回到前面提到的自我厌弃,还是因为和自己还有他人的关系没打理好的一些缘故,成长的诸多问题一点点发展出了这样子,这里从关系的角度来简单聊聊吧,自我厌弃,除了来自他人的忽略或者恶意,还有自我的难以自洽,一般只厌弃一段岁月,就几乎不可能否定自己的整个人生,这里带着成长的疑问,如小时候,感知能力非常强,开心的大笑,伤心的抽泣都会非常深刻,刻在记忆深处,而现在变得迟钝了很多,小时候,什么都能学会,学得又快又好,现在呢,大脑变得更发达了,但也狭隘了,学一两个科目就消耗严重…
诸多现象让我们生出无数的疑问,有些直接成了“心病”,但把时间线拉开来看,又有些明白,这是成长的“代价”,变得迟钝,学习能力“退化”等是一种“自保”的策略,我们的成长身体和大脑有如一个抛物线,到了最高点,然后开始缓慢下降,所以会出现三十五岁到四十岁左右开始,身体素质在慢慢变差,通过锻炼可以让状态好一些,大脑也是一种有限资源,我们摄入的能量,很大一部分是大脑消耗的,所以会通过健忘,变得迟钝,减少关注范围来达成一种节省资源的目的
所以就有了战略呀,管理方法呢,断舍离呀,专注呀,冥想呀等来辅助大脑提高使用效率
我们可以“不服老”,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们还是尽可能为自己而活吧,找到自己的生命之路,让它按照本来的样子经历春华秋实,感受喜怒哀乐
很多人都抱怨大自然吝啬,因为她赋予我们的生命太过短暂。时间总是飞驰而过,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准备好去拥抱它,生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然而事实是,生命并非短暂,而是我们荒废了太多,如能善加利用,人就有足够多的时间创造丰功伟绩——海涅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