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815 | 预计10分钟读完
梦幻历史与骨感现实
当波尔多、澳洲的葡萄酒带着梦幻般的诗情画意和俯身相就的热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攻城拔寨展开美酒攻势文化攻势之时,国产葡萄酒仍以充满土味的市场形象竭力捍卫着自己的尊严,虽然一些中国产区的葡萄酒已经开始在国际上频频拿奖,但中国葡萄酒产区的概念、知名度和品质,对很多消费者依然是陌生的,他们依然认为进口葡萄酒才代表着正宗。
对于外面的世界,我们打开了窗口;对于自己的过去,我们却遗落了很多。让一直追逐潮流的目光折返,转移至中国版图的西北,凝神细望,角落深处的历史闪动着清冷的光辉,河西走廊四个字跃然而出。在金戈铁马风云际会的历史碰撞之中,葡萄酒的身影也如绕指柔般悄然融入这片土地。
甘肃武威市,古称凉州、雍州、姑臧,河西走廊的东端起点,至此向西北延伸,经张掖,酒泉,嘉峪关,到敦煌,过了阳关和玉门关,西域就展现在眼前,古丝绸之路就从这里展开…“凉州七里十万家”,盛唐时的凉州不仅是当时中国第三大城市,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2000多年前,葡萄酒就是从这里引入到中原,随葡萄一起进入眼帘的还有我们祖先对西域的认知和向往。
2000多年后的今天,葡萄酒又从西方重新进入中国,在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的快餐文化深入国人生活之后,葡萄酒俨然成为健康和品质生活的象征,全球的葡萄酒产区都纷纷瞄准中国日益增长的葡萄酒市场。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之下,这一古老饮品在我们面前变得熟悉而又陌生。那些西方的葡萄酒标准和形容词让我们的消费者云里雾里,甚至连喝葡萄酒都成了一件露怯的事,令人束手束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吗?可我们的葡萄美酒在哪里呢?难道曾经的味道和文化只能在诗歌、史料中回味和找寻吗?
在反思和压力下,中国现代葡萄酒开始了学习和追赶之路。最近20年,国产葡萄酒产业飞速发展,一些产区纷纷兴起,而作为历史葡萄酒源头的甘肃武威也在这波浪潮中慢慢苏醒。回望历史,着眼当下,河西走廊曾经的辉煌繁荣牵引着主政者、企业家、资本、葡萄酒的专业人士满怀豪情地扎根这里,试图重塑当年“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的盛况。
“中国葡萄酒城”与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节
“葡萄酒节主要是起平台作用,用来激荡和交流思想,启发大家不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不断改变自己,企业有所改变,政府有所改变,行成一个合力,通过宣传、推广、交流、考察,形成合作的机会。”在和本届葡萄酒节的主办方甘肃省酒管局陈浦局长的交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这个西北汉子对于重振甘肃葡萄酒辉煌的期待和骨感现实下的务实谨慎态度。“甘肃产区的问题就是中国产区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看,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比我们的邻居还不够,宁夏银川做的要更好,这也是我们的差距。”
明年即将迎来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的十周年,一个新的节点,不知道甘肃的葡萄酒节是否会升级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之前多年的摸索已经让甘肃葡萄酒业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在今年葡萄酒节的核心环节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上得到充分体现。本次论坛在嘉宾选择和主题研讨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上都令与会者印象深刻。广泛性主要体现在本届论坛嘉宾的选择上,这其中包括:
葡萄酒行业的管理者: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
葡萄酒技术专家: 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段长青
知名的文化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兼具媒体人和市场流通领域的专家: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
他省专家: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杨官荣
酒类营销专家: 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卓鹏品牌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田卓鹏
除了国内的顶级专家以为,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不少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专家,这其中包括:
世界葡萄酒大师、全球六大顶级酒评家之一,RGMW100 评分体系创立者Robert Geddes MW(罗伯特·盖德斯)
FuW国际独立葡萄酒专家协会认证专家、帕耳国际有机葡萄酒评奖大赛亚洲大使Jörg Philipp(小红帽)
葡萄酒评论家、侍酒师导师Nicolas Carre (方启俊)
陇酒智库
今年葡萄酒节还有一大亮点就是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筛选,首批由十四位专家组成的“陇酒智库”出炉,这意味着甘肃省酒业将获得常态化和持续化的专业支持。首批十四人专家团队名单如下: 这些嘉宾代表着国内行业的最高水准,所以他们的发言和对甘肃葡萄酒业的思考也是有的放矢。“深度好,来自专家精心的准备,给我们阐述的都是有所启发有所借鉴的内容。”—陈浦(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
通过陇酒百亿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让最大限度的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声音,这也是主办方的初衷和目的。
专家论酒
中国葡萄酒专家、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教授的发言让陈浦印象深刻:“段教授提出的第一个观点要不断突出、挖掘、提炼河西走廊的风土特征到底在哪里?应该如何彰显?第二,建立中国自己的葡萄酒评价标准评分体系,这我觉得很重要。我们目前借鉴了法国、澳洲、美国的体系,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食物特征,我们只有借鉴新世界老世界的成功经验,来开创我们自己的体系,这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路。否则跟在澳洲和法国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笔者感到这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业对自己反思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就像我们国家高铁的成功,是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征和发展路径,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技术。看来目前葡萄酒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一个问题,段长青教授还提出了一个85%的理论,“中国消费者中的85%不懂葡萄酒,那么你是为了这些人生产酒呢还是为了那15%的专业人士?”
中国最好的黑皮诺产区
世界葡萄酒大师、全球六大顶级酒评家之一,RGMW100 评分体系创立者Robert Geddes MW(罗伯特·盖德斯)是本届葡萄酒节最有分量的外方嘉宾之一,他不仅全程参加了本届葡萄酒节两天的会议,并且又花了两天时间去当地的葡萄酒园和酿造车间考察,和种植者对话,和酿酒师交流。他也持这样的观点:“中国的葡萄酒要有中国的特色,不能一味的模仿欧美”。甘肃武威是国内少有的可以种出高品质黑皮诺的产区,这也是武威产区的一大亮点,罗伯特一直想在这里找到他心目中的优秀黑皮诺代表。走了几个葡萄酒厂之后,他在皇台酒厂品尝了刚刚灌瓶的2017年黑皮诺(还没有上市),与其他追求勃艮第产区风格的黑皮诺不同,这是一款完全不过桶的强调和突出红色水果清新风格的黑皮诺,罗伯特说这就是他想找的中国黑皮诺。他不仅要在上交给甘肃省相关部门的考察报告中体现出来,而且他还准备带这款黑皮诺回澳洲参加葡萄酒比赛。而敢于酿造这样风格的黑皮诺,得益于酒厂坚持创新,不断引进国内外酿酒人才的尝试。
国产酒的进步明显
人,永远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祖明说两年没来葡萄酒节,今年再来感受到“很多酒进步非常快”。技术的问题很重要,也就是如何做出好酒,但这只是第一步。经过这些年的学习积累和沉淀,中国葡萄酒的进步是巨大的,当然,未来还有很多上升和改进的地方,各个酒庄都在不断从种植到酿造进行着调整,记者走访了武威当地的几家葡萄酒,无论是庄主也好,还是企业负责人,在如何提升品质上都愿意学习、借鉴,并且舍得投入。
市场压力
中国做得出好酒,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做好之后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买单,这是第二步,也是目前更紧迫的一步。国产葡萄酒不仅要面对国内其他产区的竞争,更要面对虎视眈眈并且已经占据了市场优势进口酒的重重挤压。陈浦局长提到甘肃葡萄酒现在存在巨大的产能过剩,“每年15万吨产能,产能过剩10万吨,形势很严峻。”酒销售不出去,就不能回笼资金,就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今年的陇酒百亿实现路径论坛上,各个专家都在为此献计献策。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酒类营销专家田卓鹏在陇酒如何走出去、如何做品牌差异化定位上给出了切实的建议和方案。“陇酒的比较优势,首先在于生态价值。陇酒的整体产业规模不大,但健康品质和生态价值却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成为陇酒闪亮标签,也是陇酒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优势所在。”—秦书尧。陈浦也认为陇酒百亿的目标需要在稳定白酒销售的基础上,主要靠葡萄酒和果酒的提升来实现。如何拓展市场和提高销售成为甘肃葡萄酒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国产酒的未来
甘肃葡萄酒其实就是国产酒的一个缩影,而且即使在国产酒中,它也并没有占据最显赫的位置,因此它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更具有代表性,中国目前葡萄酒一共有九大产区,有些我们已经很熟知,比如宁夏贺兰山,山东烟台,河北沙城等因为一些知名酒庄或者品牌的影响力,走在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前列。但是整体上国产酒特别是产区酒并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和口碑,往往用一句”这是国产酒”就被代表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抹煞了每一瓶酒背后不同产区的种植者、酿造者、经营者付出的努力和理想追求;而同时,这句话也激励着他们清醒地认识中国葡萄酒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做自己的酒,走自己的路
延伸阅读:
陇酒振兴计划出炉,百亿产业从哪里来?|云酒独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