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称摩诃般若密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全长260字,相传是观世音菩萨进入极深禅定时有感从而向众生阐发。它虽然短小,却因包含了整个大乘般若部的精华而为世人称道。
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为名。与心经类似,相传同样由菩萨所教授的另一部经文白衣大士神咒,直接点明其具有消灾解难的特殊之处。印光大师曾说,白衣咒,未见出处,想菩萨俯顺劣机,梦授之类也。然以至诚心念者,无不所求皆应,有愿必从。与白衣神咒类似,有赖菩萨慈悲,传说中心经也有消灾解难的殊胜功能。
提到心经,那就离不开它的译者玄奘法师。因为玄奘法师波澜壮阔且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这部短短两百多字的经文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西游记中,有唐三藏救助化作疥癞游僧的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这之后,菩萨便向三藏透露了大乘经藏可救济世人超脱生死的秘密。并且把佛门的秘宝心经教授给了他。在后来的西行路途中,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巨大困难,唐三藏便会念起心经祈求菩萨神力的加持。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为主的世界,对于这样的事情多半是晒然一笑。但罕为人知的是,这件事情其实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而且还被堂堂正正地记录进入玄奘法师后来编写的记载中。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研究敦煌经卷时,曾意外发现了和传说雷同的记载。而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所记则是: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感念观音,不能令去,及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玄奘法师少年时曾往返各地求道,被当时人称为佛门龙象。有一次,他偶然在四川的一座寺庙前救助了一个濒死的流浪汉,这个流浪汉为了感谢玄奘法师,便教授了他一部可以消灾解难的神咒。后人相信,这部神咒便是仅仅两百多字的心经。在后来的典籍记载中,我们会发现,玄奘法师在遇到困难时总是选择念起心经。当他被强盗包围,被疯狂的教徒选为天神祭品,玄奘法师都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他也屡次从绝境中得以生还。
中华数千年历史,从古至今,在尸骨铺就的西行路上,不知有多少人葬生于此,但法师却最终完成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以玄奘法师对于佛教戒律的恪守,我们相信他是不会妄语的。但是那个因病倒在四川寺庙前的流浪汉到底是谁,那就只有历史本身才知道了。
在后世发生的文殊与文喜的对话中,文殊菩萨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个世界,凡圣杂居,龙蛇混杂。当问及人数多少时,文殊菩萨又说,往前往后,都只有前三三,还有后三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玲珑剔透,难以言喻。
宣化上人在讲解心经时,也提到了这个著名的公案。有偈云:六根六尘并六识,三心三止透三关。当你修道的时候,你就可以打开初关、中关、上关,亦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又叫生死牢关。初关、二关容易过、容易破,第三关就比较困难。而当过了这三关,你若再向前继续修行,你就会达到:白牛大车辚辚转的境地。法华经上说,“大白牛车”,“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每念诵一次心经,就是在洗刷自性中的烦恼种子,而当我们修行到达这一步,就可以自性无退转。
可见心经就是有这样殊胜的作用
��=�p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