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习《教界》篇

复习《教界》篇

作者: 蔚蓝李泉de屋裏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20:57 被阅读0次

    我对当今教界有了解吗?导师对佛教健康发展有哪些思考?当教界出现一些问题时,我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面对吗?

    首先,我对“教界”这个词去百度了一下,非宗教人士对属宗教范畴的总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道教、佛教等等。而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和近两个月的思考,我个人理解佛教是高于宗教的范畴,他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是一门启发人心的教育。

    法义上对佛教的定义是: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真理的指南,是完善的道德,是解脱的途径。而当今佛教形成的一种二元状态:僧侣的宗教博大精深,难以思议;老百姓的宗教却近乎迷信,让人不以为然。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断层,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因为缺乏“唯一性”做为依据,虽然对宗教哲学各门各派的发展有利,但普通信众的思辨却在不确定中变得越发迷茫,在接受方面也构成了障碍,众多教派各成体系,每个体系又都是毕终生而究其境的,普通信众更是无法搞清楚各种体系。。 正是基于当今教界的这种现状,导师考虑的,佛教是否也能产生唯一性的经典,用通俗的语言,先知的气势,囊括,佛教的世界观和基本哲学,直接与普通信众沟通,使信众摆脱因为佛教的复杂而必须依赖僧侣的局面,靠自己研读也能掌握佛教精髓,并在佛教理论的大海中找到直达中心的道路。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可以每周一次班修一次组修及每日自修,并坐在一起一群人共同学习佛法的机会,也就是三级修学的模式。

    佛教的经典,虽然浩如烟海,但在各个时期祖师大德们为了满足广大信众的修学需要,在深入研究经典之后编写了很多能够全面反映佛陀教法的纲要。比如《俱舍论》《菩提道次第论》等等,对于信众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门典籍。通过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佛法的基本思想和修学脉络。也正是出于这个时代的需要及导师的悲心,导师对佛教健康发展研发的三级修学模式。

    那导师对佛教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一、作为出家人,首先要明白出家人的本分就是内修外弘。

    第二,应当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建一套适合当代的佛教制度。

    第三,宗教政策落实以来整个世界都意识到办学的重要性,在继承佛教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的教育制度是佛教界的当务之急。

    第四、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许多寺院也在走向商业化,这就意味着,佛教的世俗化。导师对教界出现这种现象非常担心,希望大家对此有所警觉。

    第五、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使很多僧众的信仰和道念淡化。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也是道教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第六、对僧团的财富合理使用,因为旅游业和经忏的盛行使得一些寺院非常富有。怎样将这笔财富用于佛教的弘法慈善和教育事业是教界领导应该特别关注的。

    第七、教界应该认识到弘法的重要性。一是因为出家人有弘法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佛教离不开社会,唯有在全社会弘扬佛法,有更多的人参与学习修行护持,佛教才有永久的生命力。同时从佛法的角度关注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大众提供智慧的解决之道。

    第八、各地寺院虽然重建了不少,但多数缺乏规划和设计,有的甚至比较俗气。寺院是民众的精神家园,建筑本身也应该体现佛法的内涵,也就是表法。所以在风格上要朴素庄严和谐,另外要在使用上注意实用性及修道弘法教学等多功能与一体。

    如何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

    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类的精神疾病也成正比的蔓延,那这种矛盾要怎样去解决呢?人类目前处于一个根本的矛盾状态中:一方面人类社会追求发展,包括每个传统社会在内都想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态条件和资源有限。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中追求无限欲望的满足,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终究会走到极点。社会潮流的确会对个体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社会潮流只是代表着一种习俗。并不是法律,既然不是法律,我们可以跟着潮流生活,也可以不跟着潮流生活,关键是看自己的独立程度,你是不是很在乎别人看法?是否能安于淡泊的生活并自得其乐。佛教认为的理想社会,是依十善建立起来的,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的不贪、不嗔、不邪见,体现在行为方面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体现在语言方面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宗教的教化要见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中国社会,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转变的当口,建设性的力量正在和破坏性的力量赛跑,结局怎样,要看哪种力量,跑在前面?宗教是人类精神的防腐剂,我们希望有安定的社会,希望培养良好的民风就应当为健康的传统宗教提供宽松环境。

    宗教是否有能力改善社会人心?

    宗教对每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宗教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社会风气的关系,相当密切。人性是缘起的,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塑造去改变。改变人性,还需要合理的方法,就是建立人们能够奉行的道德准则。合理的道德规范必须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及长远利益相符合,并且是切实可行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只有这样的道德才有利于人心弱点的改变有利于社会的改变。但生命是缘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所说的天性只是生命的积累,是心灵习惯的积累。传统宗教和道德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人性中不健康的因素。

    教界能为当今社会做些什么?

    首先:佛教能为社会提供一种健康的宗教信仰;第二:学佛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第三:佛教能为社会发挥慈善的功能;第四:佛教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习《教界》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mh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