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社会主旋律是鼓励良善,鼓励道德仁义礼……例如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的言论多去牛毛,我们从小接受到教育是应该做一个君子,君子应该有君子之风,严于律己,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立于天地之间求一股浩然之气……
我很久之前想过这个问题,我结合社会问题来看,得到的结论是要求做一个好人无论是父母还是社会都是对的,因为有好的追求才可能避免坏的结果,而坏是毫无底线的,虽说有一小部分人凭借自己较高的智商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而不受惩罚,但往往也越是这种高智商犯罪的危害性越大,这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因此鼓励良善是正确的。
但是最近又开始不太坚定这个想法!
我不坚定的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给自己的道德束缚太重!
我不清楚其他人会如何如何思考这个问题,也不晓得其他人是否会思考这个问题,我只清楚我老公他是具有较高道德要求的人,在利他和利我之间他通常选择利他,为此我和他不免有矛盾。
他选择利他的时候通常会附带的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我与他已是夫妻共同体,他的牺牲亦是我的牺牲,我不乐意,为此有矛盾!
但奇怪的是我每次为了这个和他吵架,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怨恨他,而是心底深处认同他的,只是无法控制嘟嘟囔囔……
我想想自己难道不也是往往追求的就是这些嚒?
与其说是追求,不如说是习惯性追求更为贴切,因为我接受的教育根植我的意识,通常是无意识性地选择!
我无意识地做了选择,也无脑地利他……
都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这说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是一种人的本性。
那么我这完全是说不通的?
不知道你的生命体验里面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假设你选择了做一件不诚实的事情,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将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不停地自我拷打,备受煎熬……
最终我往往是经受不住自己每日思想上的折磨最终选择不再只考虑自我利益。
过去我通常会因为自己曾经的不诚实而感到羞愧!
最近突然想,自己好像也一事无成,往往是在一个一个选择之间铸就的现在的果!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安妮的一千日!
然后查了电影原型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母亲的事迹改编,然后我在想那么小失去母亲的庇护生于王室的伊丽莎白一世是如何成为铁娘子的呢?
结论是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铁血手腕,这种似乎不是教育,而是遗传,她的母亲就是一位很特别的女子,回过头来想那些能留于世的女人,除了倾国倾城之貌外更不能少的是胆识与智慧,更更重要的是手腕与心计。
好了,自我内观,发现空无一物!
然后就会有一种感受,就是自己的世界是自己让自己选择的单纯,我原本的坚定开始动摇,逻辑已经不能自洽,思维没有了闭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