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肯定都曾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地特别的好,觉得自己能日天日地,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程度来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不断的拖延拖延,以至于最后到了Dead Line 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的去赶进度。以至于最后做出来的结果都很一般。这就是空有上进心,却因为自己的不断拖延而感到很苦恼。
解决方法如下:
1:首先,有上进心,不随波逐流是好事,我们对自己有多高的期望都不为过,因为没有任何已知的科学原理能够证明你达不到某种高度。而且成为巨人是我们每个人本能的诉求。
2:那么有了上进心之后的障碍在哪里。障碍在于我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所形成的错误的认知。
这种认知的破坏性在于,它不断的对自己本身进行论断,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论断。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的大脑里面肯定会形成一个对应的形象,当你在现实中遭到挫败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人。这样的认知会对你造成一个心理暗示。在这个心理暗示的影响下,你的后续行为和心理活动就会按照这个暗示走下去。
要注意,对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的大脑对自己形成的最高指令,其它心理过程和行为都要听从这个最高指令。
所以,如果一个高中生在这种心理状态的心境是这样的:
对自己有高期望--->落差--->觉得自己失败--->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失败--->觉得自己无能--->安慰自己,失败了也没关系--->不甘心,纠结--->身心疲惫--->更加容易做不好事情--->进一步的消极暗示。
这种心理状态就是一个黑洞,会吸干我们的精力和热情。
3:那到底怎么逃脱出这种心理状态?
既然上述的心理过程会吸干我们的热情和精力。那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务实和把握住能把握住的点滴。
于是,心理过程就会变成这样:
对自己高期望--->把事情做好--->如果没做好-->哪里可以改进,有改进就是有进步--->如果做好了--->哪里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突破新的进步点--->不断改进错误,不断进步--->心里更加踏实,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改进错误,寻找新的进步空间,--->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智慧不是知道,智慧是行动”。只有务实的行动,才能把空有上进心编程热血沸腾从容不破的高贵气质。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会有三个阶段;
1:Step1: 偶尔会落入之前不断论断自己,对自己施加消极心理暗示的思维程序,意识到了之后,就要跳出来。正所谓:“念起是病,不续为药”。
2:Step2:逐渐养成务实的做事习惯,就事论事,不论断自己。把握住点滴进步,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进步,把握住自己能把握的成就。 胜不骄败不馁,因为没精力去关注这些。俯拾即是,都是进步。遍地都是金子,赶紧使劲捡吧。踏踏实实,心态越来越沉静。越来越乐观。逐渐不在意和他人的比较,而是不断提升效率和效能。
3:Step3:忘我;这个进步的过程变成了游戏,乐此不疲。最终,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解放了,从自己的认知牢笼中彻底解放出来。而且,一旦理性的认知到了这个思维过程,并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进步之路。
以上内容摘自 核聚同名文章。
写于2019-06-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