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大寒时节,但暖阳高照。闲着无事出门走走,散步至老文峰广场南侧,只见花蓝一字排开,红灯高悬,喜气洋洋。
走近处,红柱青砖,古朴风雅,醒目庄重,仰望门眉,"四宜糕团店"五个大字苍劲有力,感觉字体非常熟悉。仔细一看是张謇先生嫡孙张绪武先生所题。
出于好奇,我掏出手机摄下了题头照片并经直走进店堂,边看边摄,感受这里精致的美食文化并勾起了历史的记忆。
曾经在通棉三厂工作期间,经常要到南通开会办事。而我厂的办事处就设在长桥朝西一点的健康路,四宜糕团点就在长桥下面。我也常去买点糕团带回家品尝,有时中午去吃碗馄纯、面条。在我印象中四宜糕团店口感好吃,价格便宜,是老百姓喜欢去的地方。
当我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之中,一位年纪与我相仿的老者站起身来打了一下招呼,请问您是?哦,我是海门张謇研究会的,见到张绪武先生亲笔题词,想必与贵店有关系,所以我来转转看看。于是我与这位素昧平生的老者攀谈起来。
他姓薛,叫薛天岱。好一个大气的名字。的确如我所想,他的父亲薛秉初,曾在张謇身边做事,在更俗剧场门口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张謇儿子孝若旁边的就是他父亲。我说今年是伶工学社、更俗剧院一百周年了,南通有许多纪念活动。
我尽力记下这些话题,有空再去查一下这方面的图片或资料吧,回头再次叙谈。老薛您怎么想到来海门开店呢?
南通四宜糕团店目前共有四家,南通三家,海门一家。到海门来开店最主要的原因,张謇是海门人,我父亲与张謇是好朋友,应该在他家乡开这个店,其次是海门人喜欢吃糕,这是一个传统。他对海门店很有希望,他说开业当天,仅糕点销售额突破万元。
老薛谈得时候眉飞色舞。他说四宜糕团店最早创办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历经百年、几经变迁。但传统糕点特色和细致的工艺始终未变。
2005年,糕团店历史传承已被中国商业出版社编入《中华老字号》丛书,同年加入中华老字号商联会。
临走时我买了一点糕团带回家,是否还能记起过去品尝过的百年老字号味道呢?
春夏秋冬,四季皆宜,故称四宜。名目繁多的点心小吃,精致可口的时令小炒将给海门人带来口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