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一百八十三,隋纪七(616年——617年五月,共1年5个月)
苏威进言劝谏,被参革职
【原文】
炀皇帝下
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余郡,始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
诏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数万人,于郡东南起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十六离宫,大抵仿东都西苑之制,而奇丽过之。又欲筑宫于会稽,会乱,不果成。
三月上巳,帝与群臣饮于西苑水上,命学士杜宝撰《水饰图经》,采古水事七十二,使朝散大夫黄衮以木为之,间以妓航、酒船,人物自动如生,钟磬筝瑟,能成音曲。
己丑,张金称陷平恩,一朝杀男女万余口;又陷武安、钜鹿、清河诸县。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孑遗。
夏四月丁巳,大业殿西院火。帝以为盗起,惊走,入西苑,匿草间,火定乃还。
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
癸亥,历山飞别将甄翟儿众十万寇太原,将军潘长文败死。
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
壬午,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
帝曰:“比从来少几何?”
对曰:“不能什一。”
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帝曰:“何谓也?”
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且往日租赋丁役,今皆何在!岂非其人皆化为盗乎!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不时翦除。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而罢。
寻属五月五日,百僚多馈珍玩,威独献《尚书》。
或谮之曰:“《尚书》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逊。”帝益怒。
顷之,帝问威以伐高丽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盗,对曰:“今兹之役,愿不发兵,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彼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帝不怿。
威出,御史大夫裴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帝曰:“老革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且复隐忍。”
蕴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张行本奏:“威昔在高阳典选,滥授人官;畏怯突厥,请还京师。”
帝令按验,狱成,下诏数威罪状,除名为民。后月余,复有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者,事下裴蕴推之,蕴处威死。威无以自明,但摧谢而已。
帝悯而释之,曰:“未忍即杀。”并其子孙三世皆除名。
秋七月壬戌,济景公樊子盖卒。
江都新作龙舟成,送东都;宇文述劝幸江都。
右候卫大将军酒泉赵才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坚,无敢谏者。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即日于朝堂杖杀之。
甲子,帝幸江都,命越王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总留后事。津,孝宽之子也。
帝以诗留别宫人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于建国门上表谏;帝大怒,先解其颐,然后斩之。
【原文华译】
炀皇帝下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
1 春,正月,元旦朝会,各地使者没有到的有二十余郡,这才开始商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
2 皇帝下诏,命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合十郡士兵数万人,于郡东南修筑宫苑,周长十二里,内为十六离宫,大抵仿照东都西苑之制,而奇丽又有过之。又想要在会稽修筑宫殿,但天下大乱已起,没有建成。
3 三月三日,皇帝与群臣饮酒于西苑水上,命学士杜宝撰写《水饰图经》,采写七十二个古代水上游乐项目,命朝散大夫黄衮制成木雕,间以女伎乘坐的船、酒船,人物自动行走,栩栩如生,钟磬筝瑟,能自动演奏。
4 三月七日,张金称攻陷平恩,一个早晨就杀了男女一万余人,又攻陷武安、钜鹿、清河诸县。张金称比其他盗贼尤其残暴,所过之处,民无孑遗。
5 夏,四月一日,大业殿西院火灾。皇帝以为是强盗来了,惊走,躲入西苑,藏匿于草间,火灭了才回来。皇帝自大业八年以后,每夜睡眠时总是惊悸,说有贼,令几个妇人摇抚,才能入眠。
6 四月七日,绰号“历山飞”的变民首领魏刀儿,派部将甄翟儿率部众十万入寇太原,将军潘长文战败阵亡。
7 五月一日,日全食。
8 五月九日,皇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虫,光遍岩谷。
9 皇帝问侍臣盗贼情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渐少。”
皇帝问:“比之前少了几何?”
回答说:“只剩不到十分之一了。”
纳言苏威不愿回答这个问题,挪动身体躲到柱子后面,皇帝呼他上前,问他,苏威回答说:“这不是臣所负责的事情,但是不管还有多少,只怕离得越来越近。”
皇帝问:“此话怎讲?”
苏威说:“之前贼盘踞长白山(柏杨注:此山在山东省邹平县[今邹平市]南),如今近在汜水。况且之前应该缴纳的租赋和服徭役的男丁,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岂不是都去做盗贼了吗?最近我所看见上奏的叛贼情况,都没有据实汇报,遂使朝廷不能做出正确应对,不能及时剪除。而且,当初在雁门,许诺取消远征辽东,如今又再次征发,叛贼怎么能平息?!”皇帝不悦而罢。
不久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百官多馈赠珍玩,唯独苏威献上《尚书》。有人说他坏话:“《尚书》有《五子之歌》,苏威的意思,非常不逊。”皇帝更加愤怒。
不久,皇帝问苏威以伐高丽事,苏威想要让皇帝知道天下多盗,回答说:“此次战役,希望不用再征发士兵,只需要赦免群盗,自然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他们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皇帝不悦。
苏威出来,御史大夫裴蕴上奏说:“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皇帝说:“老东西奸诈,以叛贼来胁迫我!我想打他的嘴,暂且隐忍。”
裴蕴知道皇帝的意思,指使河南平民张行本上奏说:“苏威之前在高阳负责官员典选,滥授官职;又畏怯突厥,请皇帝回京师。”
皇帝下令调查,罪名成立,下诏数落苏威罪状,除名为民。后来又过了一个多月,又有人上奏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事情交给裴蕴调查审理,裴蕴判处苏威死刑。苏威无以自明,只是叩头流血,谢罪而已。
皇帝怜悯,释放他,说:“不忍心杀。”于是连同他的子孙三代,全部除名为平民。
10 秋,七月八日,济景公樊子盖去世。
11 江都新建造的龙舟完成,送到东都;宇文述劝皇帝巡幸江都,皇帝听从。
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赵才进谏说:“如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以安万兆百姓。”
皇帝大怒,把赵才逮捕下狱,过了十天,怒气稍解,才放他出来。朝臣们都不想行,但皇帝意志非常坚定,无人敢谏。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即日于朝堂杖杀。
七月十日,皇帝启程前往江都,命越王杨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总管留后事务。韦津,是韦孝宽之子。
皇帝写诗留别宫人说:“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奉信郎崔民象认为盗贼充斥,于建国门上表进谏;皇帝大怒,先打碎他的脸颊,然后斩首。
【学以致用】
这一篇值得反思的是,我们会不会产生与杨广同样的行为?
我们从“形”,“气”,“神”的角度看杨广的行为。
01,“形”的变异
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
不管杨广自己承不承认,他的这个现象,说明他内心里面的恐惧、胆怯、忧虑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伤到“神”了。
可惜,他没有觉察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也不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我们有的人喜欢参考西医给出的一大堆数值标准,但真正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自己对身体的“觉”
比如你感觉到忧虑,恐惧,头昏,手脚凉,看世界没什么色彩,情绪低落......等等
你要意识到你的能量不够了。
所以你要去调能量,比如从饮食上得到补充,从改变心念上得到补充(浩然正气...)
没有足够的能量,那么自己的行为动作可能朝不好的方向走。
就像杨广这种,能量越虚,他越疯狂作死。
02,“神”的变化
以前讲过一个体会,当身体能量不够的时候,人的想法会不自觉的往消极的方向走
帝曰:“老革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且复隐忍。”
他不仅不愿意听他人正确的意见,还会觉得他人是别有用心。
“神”伤了后,“念”就会出问题。
这个点是值得我们留意的,有的时候发现身边人的“念”有问题,要想想看,对方的“神”是不是受伤了。
03,“气”的保护
形和神的调养,最重的就是气。
气的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存在
1 是志向
志向越强,越坚定,气就越足。 但是有一点,志向要用对地方。
比如杨广,他的志向就是玩,就是不断的劳民伤财修宫殿,同时,举全国之力去攻打高丽找点面子。
2是正心正念
比如儒家的养浩然之气...
这个相当重要。
为什么英雄会迟暮?比如高颎这类牛人,晚年的志向与辨别能力在下降(主要是对杨广)
为什么不能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这就跟养自己的正气有很大关系了。
身体可以老,正气不能散。
这一点值得注意。
我们虽然不可能经历杨广这类行为,但他行为背后逻辑我们也许会经历,这点值得思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