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上望五小一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担任通讯员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希望能寻找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倾听他们的故事,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真善美,把阳光带向那些不被关注的角落。后来,记者没当成,做了一名语文老师。
2016年9月份,我们学校原来的通讯员有事情请假,我开始接手她的工作。刚好通讯员这个工作也是我的兴趣爱好,可以参与并记录学校的活动,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刚开始,事情并不多,每逢活动写几篇。后来信息报送成为校长考核项目之后,校长也慢慢重视起来,然而当通讯稿成为任务之后,我开始每个月苦恼,我又该写什么啊,有什么可以写啊,哪有那么多事儿能写啊,我写不出来啊……为了完成任务,凡是学校里有活动,不管大事小事,我都写成通讯稿上传教育网。但学校的日常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科研活动、德育活动、上级检查活动等,上传的通讯稿属于常规活动,又没有新意,淘汰率远大于录用率。后来看到教育网里还有一个“各地信息”栏目可以加分数,这个栏目只要从各大报纸或者网站上找一些合适的教育新闻,被录用就能加一分。我想,我们小学校活动少,一个学期也就一两次常规活动,可能一个月一分的任务完成不了,这个“各地信息”的新闻内容相对来说得分更容易一些,于是,我就从网络上寻找热点教育新闻凑分数。记得,去年暑假,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登录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等网站,打开《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等电子版,寻找合适的新闻,发到“各地信息”栏目,希望被录用,能多加一分。而正是这个契机,我发现这些报纸上的标题构思精巧,内容更是精彩,每一篇都值得学习很久。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看到了外面的天空,于是,有空就浏览这些报纸和网站,读消息、读评论、读通讯,留意好的文稿阅读并摘抄,了解教育政策,学习教育新闻写作方法。那时热情正高,每天发五六条各地信息传到教育网。然而,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教育网改版之后,“各地信息”这一栏目也取消了。
后来,项老师说写转报也可以加分数,一篇被录用就能加六分。于是,在项老师的带领之下,我尝试写转报。我第一篇被温州录用的转报是去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写的,自己找素材。我首先关注到的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就在在网络上搜索教育热点问题,无意中看到“蒲公英评论网”,里面有很多教育热点问题评论,我看到其中一篇《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学校该怎么办?》的文章,联系到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就以这个点写了一篇转报《基层反映中小学出现“班主任荒”亟需重视》,后来被温州录用了,一下子就加了6分。
趁这个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转报,以及怎么写。转报是基层反映问题的一种文章,转报点既可以是新闻报道中的热点问题,也可以自己寻找素材,通过调查获得相关信息反馈。随时可以做,字数在900-1500之间,格式简单。
一、标题:
要新颖,多联系当下热点,如:“新常态”、“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普通结构:基层反映+主要问题+产生影响+建议措施
如:①基层反映P2P网络借贷三大难题易诱发新一轮信任危机亟待破解
②基层反映新常态下外贸出口难度加大亟待关注
③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剧地区贫富差距
二、开头导语:
基本情况介绍,举1-2个数例后引出正文
三、正文:
1、反映问题,分一、二、三……,尽量不要超出6点;
2、点头要简洁明了,每点先说明后举例;
①说明性语言要书面化、简洁易懂;
②必须有数据、实例佐证(注明来源),尽量以本省为主,数据要新(近2年内,特殊点可不受限制)。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篇转报作为例子,和大家交流如何写转报。写转报之前会有一个底稿作为参考,我把底稿发到群里,大家点开看一下。这篇新闻出自蒲公英评论网,文章指出了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主要问题是事情多,累。而转报至少需要三个分论点,于是我根据自身情况,我也是班主任,结合学校里其他班主任经常抱怨的问题,加上另外两点,分别是学生难管理和职业怠倦。
我再把我根据这个底稿写的转报发到群里,大家对照着看一下。
题目是普通结构:基层反映中小学出现“班主任荒”亟需重视。
第一段导语先描述一下当下班主任的基本情况,然后用一个数例说明教师普遍不愿意当班主任,引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三大原因,例子都是从网上找的。
接下来正文就是三个分论点。正文的格式也是有套路的,每一个分论点的后面都是先深入描述问题,也就是红色的字。然后举例子论证,一般来说,最好是例子和数据结合起来,因为例子代表个别现象,数据代表普遍现象,更有说服力。
做一个小小的通讯员大家看了之后,就会发现写转报其实不难,只要有合适的点,很容易被录用。录用一篇加6分,两篇就是12分,分数来得很快。尝到了写转报的甜头之后,我就很少写校园通讯稿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当初写转报,目的是为了给学校加分数。后来,写着写着,竟然写出了味道。每一次写,就像爬一座山,刚开始走得很轻松,后来越来越沉重,当克服了最艰难的那几步,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写转报就是这样,每一次写,不管有没有被录用,都是攀登的阶梯。一天很短,梦想很长,写过的每一篇都是成长。
将近一年里,我写过的转报涉及银行、农业、法律、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不仅为学校加了很多分数,而且开阔了眼界。从此之后,写转报的兴趣越发浓厚。我开始关注新闻,平时除了浏览教育类网站,还关注“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凤凰评论”等热门网站,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热点问题。我想,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事点燃你的生命,而转报就点燃了我这个阶段的生命。
另外,除了写转报可以多得分以外,大家还可以向《浙江教育报》等上级媒体投稿。去年下半年以来,潘岱小学黄文墨写的人物报道《因为一座园,联结一段情》《王璇:“丸子姐姐”的“一千零一夜”》相继在《浙江教育报》发表,由施君和陈孝拉采访并执笔的《周国平校长:三年给教师写101封信》在《浙江教育报》《温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今年4月,由沙岙小学陈孝拉,飞云二小林盈盈采访并执笔的文章《孙有新:十九年,为近八百名学生过生日》在温州晚报报道,同时在《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和教育部官微报道。他们的文章不仅走出瑞安,迈向了更大的舞台,而且从身边人与身边事里发掘“典型”,用走心的文字传递了教育的“好声音”。
最后,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瑞安教育信息网是面向全市的,一些比较小没有借鉴意义的活动一般是发不出来的。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家长会,校领导非常重视,自然就叫我写一篇通讯稿发教育网。我心里明知不会被录用,但由于一个学期也没发几篇,为了以表诚意,还是发过去了。结果肯定是没有被录用。既然常规的活动教育网不录用,是不是就不用写了呢?当然不是。自从去年开始写转报以后,我就几乎没怎么发教育网,而是把学校的活动通过公众号发布出来,像消防演习、家长会、科技节、艺术节等,让家长和社会各界知道学校做了哪些事情,推行了什么举措,学校有什么特色,取得了哪些成绩。
我常常想,宣传工作虽然不是我的本行,但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学着写,用暖心的文字记录与教育相关的人和事,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师生的一种尊重。
今天的分享只是我浅薄的一些认识,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专家,水平要远超于我。我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谢谢!
做一个小小的通讯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