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问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当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问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作者: 会飞的猪2012 | 来源:发表于2021-09-10 21:57 被阅读0次

小孩子刚刚出生,看起来粉嘟嘟软绵绵的,三个月学会翻身,5个月会坐起来,8个月会爬,一岁会走路,这个时候我们总能为小朋友小小的进步而感到特别的激动和欣喜。到了他会说话了,会乱跑了,能独自上学了,开始情窦初开了....为啥就变成熊孩子了呢?因为他开始“不听话”了,你说啥他都不想听了。到后来,可能你们连说句正常的话都难了,可能想聊聊天,发现别人直接把门一摔,根本就不理你了....

到底是什么使得原本的天使变成了你眼中的恶魔的?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你到底都做了什么,才把可爱的宝贝变成了一个人间废材?”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去反思一下自己,再去责怪孩子吗?

我经常说育儿就是育己,今天我在学习完回家的路上,跟宝宝说“我去学习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像佩奇妈妈一样温柔的好妈妈。你在成长,我也要跟你一起成长,好不好?”我女儿非常开心的回答“好!”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好父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ta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0~1.5岁 (0~18个月)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我们的孩子。孩子太弱小,如果你不去哺育ta,ta完全没有能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每一个人都是早产儿,因为人类的幼崽如果胚胎发育完备再出生的话,会因为头部颅骨太宽没有办法通过产道,会难产而死。因此,进化使得人类胚胎早点离开子宫,在体外还能继续发育。我们都能感到3个月前的宝宝身体特别的柔软,新手 父母都担心,抱着这个“无脊椎”宝贝会不会把ta的头或是腰给弄折了。在这个期间,让孩子多多运动,多翻身、多爬。锻炼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如果小孩子在爬行的少,孩子很可能统感失调,打个比方,如果小时候爬行的机会不多,长大后跳舞就很难踩到节奏,手脚不协调等。

在1.5岁~2岁,需要建立信赖与规则;2岁~3岁,建立安全感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智商教育,可以引入数的概念,让孩子区分形状的不同,人的分类等等。我们需要让孩子去思考,到底是几;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如何分类,可以按照颜色分,也可以按照数量分,还可以按照形状分等等。在这个期间需要父母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在3~6岁,需要更多的语言刺激,即多语言、高质量多回合。我家闺女今天5岁多了,最喜欢玩的就是假想游戏,她让我陪她玩的就是利用言辞来描绘一个场景,开始一场战斗,或是对比一下她的角色到底哪里比我的角儿厉害。比如今天我回家比较晚,她打电话给我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讲故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讲到了武松,然后就开启了一场武松武力值的对话,一直从武松扯到了孙悟空,又从孙悟空扯到了她最近最爱的小马宝莉中的星光熠熠。我们最近上学,还是游戏几乎都是这些,还有友谊的力量等等。她既觉得友谊魔法非常有力量,也能天马行空搞一堆神奇的战役来。我们基本上就是用语言,反反复复的聊,期间我自己都会惊讶自己对于成语的使用频率,她也在游戏中放开了自己的想象力,也学会用正确的词汇来描述一个宏达的场景。语言学家告诉我们,语言只有在对话中才会有效。我闺女学了一个新词——荒唐,刚开始胡乱使用,我会纠正他使用场景,这样这个词不仅会说,而且也能知道何为合适的情景了。

7岁之后的孩子需要尊重。我们与孩子的情感联结非常重要,只有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是正常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与孩子打成协议。依恋关系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判断,就是你能不能跟孩子聊闲天。我们与人交往,即便是好的同事关系也并非有一说一,而是会东拉十八扯。如果孩子连跟你扯淡的机会都不给你,只能说明一点,你不值得他信赖。如果你家出现了这种情况,先别想着如何管教孩子,而是要先跟小朋友修复关系。

12~15岁,核心是接纳孩子,成为孩子的模范.因为在12岁以后。孩子的依恋关系转移了,从父母到老师再到他的同学和偶像。如果我们还想在这个阶段影响孩子,我们就需要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那么如果我们回家就是葛优躺,要不就抱着手机不撒手。有事没事就跟孩子聊中午吃米饭还是面条,我想这样的家长很难成为孩子的偶像或是精神支柱的。这也是为什么育儿育己,我们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16岁以后,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的就是信任。我们要相信我们孩子判断,当然也并非完全的放手。我们可以引导,最高级的做法就是“请君入瓮”,让ta认为这是ta自己的选择,其实是我们给ta一个引导。就像最好的销售是,你以为是你想买的产品,其实是对方根据你的需求或是问题,为你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孩子在嗷嗷待哺的时候,我们就陪在孩子身边,在孩子最弱小时候我们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强大的支柱和力量来源。虽然画布最终是由孩子来绘制,我们却在他们最无助、最无知的时候给予他们绘制的材料。从小到大,直到他们真的有力量与我们抗衡,与我们分离,他们也才真正的长大。而这一路上,他们的心智一直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我们也需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那个“黄金棍子出好人”的观念早就被我们扔到了窠臼之中,但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呢?

孩子并不是没有长高的大人,在他们身上无数的神经凸起在升起,又在被消灭;无数的神经回路会在青春期的时候被修剪,荷尔蒙的激增,掌管情绪和理性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还未成熟,但身体的力量早已能与你抗衡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如何接受这么一位叛逆者了吗?我们都是在一次次的叛逆中成为我们自己的,没有对父母的叛逆,我们感受不到我们与父母的分离,感受不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一个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的是理解、接纳和爱。

孩子是一颗种子,我们能给他的就只有环境。虽然不是每个种子都能长为参天大树,但种子成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破坏。这才是为什么当孩子变成“熊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反问一句,“我到底做了什么,让他成为今天的样子?”

相关文章

  • 当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问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小孩子刚刚出生,看起来粉嘟嘟软绵绵的,三个月学会翻身,5个月会坐起来,8个月会爬,一岁会走路,这个时候我们总能为小...

  • 孩子可以“熊”,但不能“太熊”

    现在熊孩子越来越多得被吐槽,真是“熊孩子过街,人人喊打”。是什么让祖国的花朵这么遭人嫌弃。到底是熊孩子变多了?还是...

  • 教育笔录

    “各位家长,在我们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优秀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什么?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承受的压力确...

  • 看见个熊 想到了的就是熊孩子 为什么我不能把我家熊孩子教好呢? 我想我自己也是个熊孩子

  •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06:培养孩子,是为了成绩,还是为了能力?

    当家长们陷入孩子教育问题的泥沼中,身心俱疲时, 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养育孩子,到底是要培养孩子的什么? 大多数...

  • 你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吗

    我真服了,看个弹幕我真服了有些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来不问问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到底想要什么,一味的给孩子...

  • 什么是熊孩子?

    今天下午,有两个小朋友过来我家玩。儿子问我:“爸爸,什么是熊孩子?就是熊的孩子吗?” 我笑着回答:“不是,熊孩子是...

  • 什么是熊孩子?

    今天下午,有两个小朋友过来我家玩。儿子问我:“爸爸,什么是熊孩子?就是熊的孩子吗?” 我笑着回答:“不是,熊孩子是...

  • 💜跟孩子聊什么💜

    跟孩子聊什么? 问问孩子今天都做了什么,班级发生了什么事,你是如何看的?即使没有什么同学间的事情聊,也可以...

  • 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遇见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

    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遇见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感到沮丧,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问问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pn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