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简友返朴归真写得《衣蛊》,引起了共情,不自觉就想起自己的以前,想起了补丁衣服。
“补丁”,5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有记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中国,可以说是处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非常困难,计划经济,穿衣吃饭都需要票证,作为遮体的衣服,购买需要钱和布票,许多人家的衣服是不够穿的,衣服破了,就需要打上补丁继续穿,穿补丁衣服外出就成了常态。
我在七岁之前穿过补丁衣服。人人如此,没有什么穷富之分,穿补丁衣服根本没人笑话,而且那时的人非常崇尚节俭,以此为荣耀,六十年代曾流行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宣扬学习雷锋,雷锋纪念馆里就保存着他的一双“千层底”袜子。
现在想想,补丁虽是贫困岁月里的无奈印记,却也是生活智慧与坚韧精神的象征。曾几何时,那一块块色彩不一、形状各异的补丁,如同岁月的拼图,拼凑出生活的真实模样。
补丁衣服并非丑陋的瑕疵,而是一种独特的装饰。我记得在母亲的巧手下,补丁与原布料巧妙融合,细密的针脚,凝聚了她对子女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补丁衣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当物质逐渐丰富,穿衣已不再只是为了遮蔽和保暖,补丁渐渐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那份对生活的珍惜,那份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却永远镶嵌在我的灵魂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