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心情看失败,让我明理
我们班上一阶段参加了学校的眼保健操比赛,对于这次比赛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有集体训练,也有个别的训练,对于每个节拍跟手法的配合做到整齐划一,自认为可以得个大奖了。可就在去比赛的那一刻,看到前面几位同学笑场,看到领队做眼保健操时蜻蜓点水般、轻轻柔柔的动作,我感到自己想得太不周全了,完全忘了我们去那边做眼保健操跟在班级里队形是不一样的。对前面这几个忘了叮咛,后面的同学做得很好,打头兵的那几个就这样出了差错。当天回来,我就狠狠批评了,后然知道比赛结果三等奖,我心里很不爽,我又狠狠批评了那几个同学。
当天晚上,反思我的两次批评,如果说第一批评是让他们重视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而批评,那么后然的批评又为了什么呢?完全是再一次的情绪发泄了。第一次的批评已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也已有了意识,下次会注意。而第二次的批评,完全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了,只是自己知道结果不开心,找个学生把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其实孩子们在承受这一切时,又是再一次不开心。我没有包容和接纳孩子犯的错,反而一直在揪着孩子的这个错不放。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让孩子愉悦地接纳呢?刘祥老师告诉我:这次的失败需要我去研究,去真正发现问题,只有找到问题关键点,才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刘老师也告诉我在处理这件事,错得很离谱,因为我的内心只有荣誉,没有孩子。如果一直这样,心会被荣誉束缚住了,学生与教师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学生个性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师生关系日趋紧张,教育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还好在刘老师的章节中,找回一个理智的自己。在那天晚上,在书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马上认识到自己对待孩子的事情欠妥,第二天,当着全班的面,对这几位孩子进行道歉。
换一种心情看失败,就是要将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心态,转换成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利他心态。
换一种心情看失败,让我坦然
教师碰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毕竟教师跟人打交道,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家庭背景,我们碰到不各色各样的孩子,有的会特别爱说话,有些特别懒,有的行为习惯很不好。那么这样形形色色的孩子,组建起一个班级。当我们在落实一项任务时,完成的结果肯定也会不一样。而我们在达成我们的任务时,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过程。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好完成,我们就要对一些不同的孩子采取一些办法,如果对这些孩子只是抱怨,那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我们愿意研究,那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这个过程中,反而让我们得到很好的成长。
比如,针对我们班不写作业的几个孩子,我首先保证他们的作业都已清晰记下了,再来对他们在家时间安排进行指导,针对个别孩子还会有个别的群,让他们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发到群里来。这样帮他们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最后我就在小群里发一下上交的时间,就这样保证了他们及时提交作业。
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解决的难题越多,积累到的知识越多,我们自身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
换一种心情看失败,以他人利益为参照,关注失败,失败同样是成功花园中盛开的花,每一朵花有每一朵花的姿态和美,因为我们学会探究他和欣赏他的美了。
网友评论